沉浸式体验 https://www.td010.com 女子腹泻5个月,辗转4家医院,全院大会诊,医生:你馒头吃多了! 腹泻是常见病,可是有一种顽固性腹泻和食物有关,你知道吗? 希望慢性腹泻患者仔细看完这篇文章,及时转发或许能帮助能多的人。 女,25岁,姓王,超市导购员。 一天,王女士因为加班回家晚了,从冰箱里面拿出隔夜的饭稍微一加热吃了就睡觉了。 次日,王女士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来到当地诊所,考虑急性胃肠炎拿了些药物后症状稍微减轻。 后来症状又加重,王女士听说服用大麦青汁能呕吐,结果喝了几支之后,呕吐、腹泻症状更重了,并且一吃饭反而吐的更加厉害。 一晃2个月过去了,实在没有办法,王女士来到乡镇医院拿了10付中药,一开始稍微减轻,很快就没效了。 就这样,又过去了1个月。 也巧,这天最疼爱她的姥姥去世了,王女士伤心欲绝。 从此之后,她的腹泻更是一天比一天加重,每天大便7-8次,呈黄色稀水样便,伴恶臭味。 王女士腹泻越来越频繁,精神越来越差,实在没办法,王女士来到了当地县医院消化内科。 医生建议做肠镜。 肠镜示:考虑大肠黏膜多发溃疡;病理检查结果示:(直肠)黏膜慢性炎症。 消化内科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大,给她开了些美沙拉嗪、益生菌、蒙脱石散等药物回家了。 口服药物一周,没有一点效果,症状进行性加重! 王女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精神萎靡,整个人处于濒临抑郁崩溃的状态。 老公怕了!怎么办? 只能继续上级医院查,反正不能在家等死啊!老公着急的夜不能寐。 实在没办法,王女士住到了市医院消化内科。 刚住进来第一天,她便出现了发热,上腹部疼痛,最高体温39摄氏度,伴畏寒、寒战。 对症治疗后,腹痛稍减轻,体温下降。 于是医生展开了一系列检查: 腹部CT平扫示:胰腺密度减低,周围渗出。血淀粉酶轻微升高,血清脂肪酶轻微升高 血检示:转氨酶升高,血钾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 病毒系列:巨细胞病毒(-)、EB病毒抗体(-)、自身免疫系列指标(-)。 伤寒、副伤寒系列、霍乱病毒系列指标都是阴性。 便培养示:菌群失调,肠球菌优势生长。 复查肠镜示:回肠末端绒毛萎缩,所见结肠、直肠黏膜光滑,考虑小肠绒毛萎缩。 市医院医生考虑诊断: 1)腹泻原因:小肠绒毛萎缩?胰源性腹泻?功能性肠病? 2)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急性胰腺炎 给予抗炎、抑酸、补液、输注血小板等对症治疗后,腹痛稍微减轻了。但腹泻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每日排出绿色稀便10余次。 难道是甲亢或者是小细胞肺癌导致的腹泻?该查的都查了,医生为难了。 很快甲状腺激素结果回复:正常,胸部CT结果未见异常。 眼看着无明显治疗效果,医生无招了,建议转院! 看到市医院能查的都查了,实在是无能为力,王女士只能背水一战。 再次转战省级医院! 或许怕病情变化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吧,省医院又重新复查一遍。 结果如下: 肠镜;未见明显异常; 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 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示:肝实质弥漫性密度减低,考虑肝脏弥漫性损害可能;胆囊结石。 血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转氨酶升高。 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功能均正常。 结合患者近期低热病史,省医院医生建议排除结核和肿瘤: 肿瘤标志物均正常;结核菌素实验(—),T-spot(-)。 难道是垂体病变导致的腹泻? 垂体磁共振:未见异常。 难道是肠道超敏反应? 过敏源测定提示对鸡蛋、小麦、牛奶、西红柿过敏。 过敏源测试仅提示现在处于超敏反应,没有特殊诊断价值。 什么疾病? 结合以上初步诊断: ①腹泻原因待查:感染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 ②黄疸原因待查: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③抑郁状态 只能加用消炎药、调节肠道菌群及抗抑郁药对症治疗,医生也很无奈。 此时王女士的粪便培养结果回: 大便真菌培养示: 可见热带念珠菌生长。 难道是真菌性结肠炎?医生诊断似乎有点眉目。 赶紧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 2周后虽然肝功能稍有改善,但是腹泻次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多达20次以上。 最重要的是复查大便真菌培养:阴性! 医生又失望了,真菌性结肠炎又排除了。 到底是什么怪病? 全院大会诊! 肝病科、营养科、心理科专家相聚一堂,最后考虑: 慢性腹泻和精神因素相关,诊断: 1)神经性呕吐。 2)菌群失调。 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于是,加用米氮平治疗1周。 后来精神症状虽然减轻了,腹泻仍然依旧! 到底是什么疾病?消化科医生面面相觑,愁眉苦脸,办公室瞬间鸦雀无声。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消化内科主任说。 停用所药物,禁食,观察!看看到底是否和食物有没有关系。 于是,王女士被残忍的禁食一周。 奇迹出现了。 1周没有吃饭的王女士腹泻明显减轻!大家陷入思考。 什么原因的腹泻和饮食有关系?又或者什么食物会引起这么长时间的慢性腹泻? 主任正在查看资料,突然一种疾病映入眼帘,而且可疑最大。 难道是麦胶性肠病? 赶紧查! 结果回复:麦胶蛋白IgG阳性,网状蛋白IgA抗体阳性。 单独这个指标没法确诊,小肠镜必须做! 小肠镜示:小肠黏膜绒毛萎缩;病理检查提示绒毛萎缩,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你的疾病和吃面食有关,以后馒头这类面食要少吃!主任对王女士说。 听到这句话,王女士无奈的流泪了:主任,我以后还能吃饭吗? 可以吃饭,尽量避免含有麦胶的食物就可以,主任说。 消化科主任继续分析道: 你这疾病很可能是:麦胶性肠病。 麦胶病诊断标准: 1)麦胶蛋白抗体阳性、网状蛋白IgA抗体阳性。 2)小肠黏膜病理检查:绒毛萎缩,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3)实验性治疗有效。 治疗方案: 1)所有的药物全部停掉,进行替补疗法。 2)避免食用含有麦胶的食物,以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无刺激性、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补充各种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后续治疗效果: 1周后腹泻减轻,每日3到4次,大便略成形,考虑治疗有效,继续严格控制饮食摄入。 2周后大便成形,每日1到2次,食欲明显改善,复查肝肾功能恢复正常,贫血减轻,便培养正常。 王女士最后痊愈出院。 随访9个月,患者病情平稳。 最终确诊:麦胶性肠病! 什么是麦胶? 麦胶是多种谷物中含有的一种蛋白质,我们俗称的“面筋”。 一般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谷物中普遍含有。 什么是麦胶性肠病? 麦胶性肠病是指对麸质不耐受引起小肠黏膜病变的一种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导致空肠绒毛全部萎缩。 如不进食含麸质的食物,症状即可缓解;如予已无症状的患者重新摄入麸质饮食,则可诱发腹泻及肠黏膜病理改变。 麦胶性肠病如何诊断? 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如麦胶蛋白抗体阳性、网状蛋白IgA抗体阳性,即可初步诊断麦胶性肠病,予试验性治疗可确诊。 小肠黏膜病理检查是诊断麦胶性肠病的金标准。 麦胶性肠病有哪些表现? 麦胶性肠病以小肠吸收不良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可见长期慢性腹泻、腹胀和腹痛。 典型者出现脂肪泻,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样,有稀水样恶臭,每日10余次或数十次,同时亦可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肝功能损害等。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病案资料来源疑难疾病诊断,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