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律师的权利与义务 树欲静而风不止! 对世界而言,永远不变的不外乎“变化”二字;而对当前的国际局势来说,唯一不变的或许只有“混乱和动荡”了。 10月12日,世界又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大事,与美日印三国息息相关,同时也在凸显当前局势的混乱与动荡。 第一件,美国首都爆发抗议,白宫再次被“包围”。 12日,大批气候示威者走上华盛顿街头,举行有关“呼吁拜登政府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抗议活动,而此次示威游行的“终点”不是别处,正是白宫。 当这些抗议者抵达白宫后,先是破坏了白宫外、美国前总统杰克逊的雕像,随后“包围”了白宫、高呼让拜登“尊重”他们等口号,以此警告拜登——“要么尊重我们、采取行动,要买就等着我们继续来抗议吧”。 据悉,抗议活动主要是由一个名为“重建无化石燃料联盟”的组织所发起,为期5天,旨在敦促拜登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而主要措施包括要求拜登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终止与化石燃料有关的项目等等。 当然了,眼看白宫被围,美国警方也立即赶到现场维持秩序了,并同样对示威者发出警告称,要是再不散去、就将采取措施强行清场。目前,已有部分示威者被警方按倒在地。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开始,白宫便多次被示威者“包围”,主要导火索包括:非裔美国男子弗洛伊德之死;美国2020大选纠纷;美国警方对平民使用暴力等等。 其中,美国前总统杰克逊的雕像,去年就因为弗洛伊德事件被涂鸦、被破坏,甚至险些被拉倒。 如今,美民众再次因气候变化问题“包围”白宫,不过是给本就被架在“民意怒火”上炙烤的美国政府,再添一把薪柴罢了。 并且,别说白宫了,就连美国国会大楼都在今年1月份、被示威者“短暂占领”过,让世界好好看了一次美国的笑话。 更要注意,与以往“一波就散”的抗议活动不同,此次抗议将持续5天,并且示威者的诉求,也让拜登十分为难——若不妥协,抗议活动将持续升级;若向示威者妥协,美国不仅会面临巨额经济损失、引发能源危机;还将再次成为国际笑柄。 要知道,自拜登上台以来,美国及全美各州已经多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或重大灾难状态”了。 不得不说,别国谨慎再三、反复斟酌后才使用的“紧急状态”,在一向标榜繁荣、富强的美国居然成了常态,无疑是莫大的讽刺? 对此,怎么看? 1,霸权主义不得人心!美国终遭反制。 当初,高举利益优先大旗的美国,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退出了包括《巴黎协定》在内的一系列协议。此举虽然让美国获得了短暂利益,但却大肆破坏了环境,也间接引发了一系列天灾人祸。 如今,美国频繁宣布的紧急状态、灾难状态,又何尝不是在为自己的胡作非为而买单?美民众奋起抗议,又何尝不是美国政府肆意妄为的不满与反制? 说到底,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强如美国也不例外。 2,层出不穷的抗议浪潮与接踵而至的混乱,正在将美国拖入深不见底的深渊。 对内,一场又一场抗议活动爆发,美国却没有更好方式应对或解决,只能将其搁置,这将导致危机持续叠加、民怨日益高涨,令更大的混乱与动荡开始酝酿。 对外,美国毫不负责、毫无担当的所作所为已招致诸多不满,世界各国纷纷吹响“反美号角”。 可见,随着内外部压力“双管齐下”,等待美国的,将霸权的终结。 接下来,再说说日本。 第二件事,祸不单行!日本飞机坠毁,2名乘客身受重伤。 12日上午,日本一架滑翔机突然在北海道坠毁,机上2名乘客身受重伤,陷入昏迷。 据目击者称,该飞机是在升空约1分钟后、在约100米高的地方突然失去控制,而后发生坠毁。 目前,2名伤员已被送往医院救治,当地警方也已介入调查。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也就是11日,日本自卫队一架F2战机在进行飞行训练时,战机驾驶席上的座舱盖突然掉落,飞行员直接在高空暴露,最终紧急降落,飞行员未受伤。 据悉,这个座舱盖主要由铝和丙烯玻璃制作,长约150公分、宽90公分、高80公分,体积不小、重量也不低,再加上从高空坠落,一旦砸到人或房屋等建筑物,后果不容小觑。 很显然,短短2天之内,日本就发生了2起飞机事故,确实称得上是“祸不单行”。 若再将时间线拉长,9月7日,日本一架载有10人的P-1反潜机,便在降落时突然冲出跑道、滑行了数百米才停下来。 此外,本月9日,美国空军发布报告称,发生在今年2月的教练机坠毁事件,就是由机上日本飞行学员上崎仁史操作失误导致的,当时机上还坐着美军飞行教官埃姆斯,2人因坠机事件双双遇难。 由此,不难看出2点。 一,日本的航空管理制度确实存在不足、且有待完善。 例如,一架民用滑翔机在起飞前、是否得到了日本相关部门的批准?座舱盖意外掉落的F-2战机,是否在起飞前进行了全面检查? 要知道,飞机坠毁不是小事故,日本确实值得重视了。 二,日本飞行员的驾驶能力同样存在一定欠缺,日本确实得提高警惕了。 毕竟,不论是P-1反潜机的降落失败,还是日本飞行学员在美国的表现,都是例子。当然,其中也不排除美国故意向日本甩锅的可能。 总之,日本近期坠机事故确实高发,要想避免与美国、印度一样登上“摔机大户”榜单,日本确实得悠着点了。 说完了美日,再来说说印度。 第三件事,印军在边境遭“伏击”,5名士兵遇难。 12日,印度军方证实,印军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展开搜查行动时,突然遭到了不明武装人员的“伏击”,双方随即展开激烈交火,导致4名士兵与1名初级指挥官重伤身亡。 目前,尚不清楚武装组织伤亡情况,而印度军方已封锁该区域,并增派大批部队,准备对武装组织展开新一轮的清剿。 对此,怎么看? 第1,多次对外吹嘘,军事实力了得、有把握打赢2.5线战争的印度,再次被“打脸”。 如今,印军遭到伏击,并损失了5名士兵,到头来连袭击者究竟是谁、目前在哪都不知道,不得不调动增援部队来找回场子,就是最好例证。 试问,这样一个连边境武装问题都没处理好、在印巴问题上纠缠不休的印度,有何底气说出“打赢2.5线战争”这样的话? 第2,莫迪政府正面临“内忧外患”的糟糕处境。 对外,印度边境的反政府武装持续作乱,印巴双方时不时发生擦枪走火的对抗,这无一不在给莫迪增添压力。 对内,印度疫情持续升级、经济低迷,农民抗议问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断等情况,也同样在给莫迪带去巨大挑战。 总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印度内外压力持续激增之际,莫迪却还与美英日澳等国为伍,势必会加剧印度糟糕处境,进一步点燃民众愤怒,并危及莫迪政府。 究竟何去何从,莫迪确实得三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