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影视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kanys.org 一向创造各种娱乐热点的微博这一次终于把自己变成了热点,2022年2月19日由于涉嫌暴力裁员且拒绝支付赔偿金并要求员工离职的消息,“传微博正在优化员工”话题上了热门。 衰落的微博 其实企业有发展有衰落也是一种正常情况,随着短视频领域的兴起,以文字为主的微博自然走向了没落。特别是伴随着游戏、教育等领域迎来“寒冬”,投放的广告数量大幅减少,随之而来的则是微博广告主数量的逐年递减:从2018年至2020年,广告主总数分别为290万、240万、160万;而2021年前三季度,微博广告主仅剩下80万。广告主纷纷逃离的背后是微博的影响力逐年下降。 微博失去话语权一方面的原因是来自短视频领域的侵蚀,另一方面则是其自身娱乐化、饭圈化所造成的后果。刷量、控制热搜等已经成了微博上的潜规则,在2020年6月更是因为恶意控制前淘宝、天猫总裁蒋凡的舆论影响而被处以暂停热搜一周的处罚。而微博这种人为干扰结果的行为更是让其自身的可信度大打折扣,随之而来的则是被用户所抛弃。 随着业务和收入的减少,微博选择裁员也是一个正常的举动,但是本来可以好聚好散却偏偏被微博的绩效恶意打D、扣发年终奖、要求员工主动离职弄得很不体面。微博作为国内数得上的互联网企业,尚且想要通过节省N+1的补偿而强制员工主动离职,那么其他那些企业呢?都2022年了,为什么还是不能正常进行裁员补偿呢?节省下来的N+1和企业失去的信誉究竟哪个更重要? 和外企对比差距太大 此时我们不禁联想到前段时间同样选择关闭大连工厂的东芝,给出了远远高于N+1的补偿办法:5年以下的按照110%补偿;满5年不满10年按照120%补偿;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照130%补偿;满15年的不满20年按照140%补偿;满20年不满25年按照150%补偿;满25年不满30年按照160%补偿;30年以上的按照170%补偿。 对于高出标准的补偿众多员工也表示十分满意,企业通过这种手段感谢了那些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员工,而员工也纷纷表达了对企业的不舍以及并不后悔将青春奉献给公司。 以“佳能,感动常在!”为广告语的佳能在关闭珠海工厂时,不但给出了N+1的法定赔偿方案,同时还按照工作年限给出了特别慰劳金:工龄不满10年,公司工龄x月平均工资X1.0;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公司工龄X月平均工资x1.2;工龄满20年,公司工龄x月平均工资X1.3。佳能的员工也纷纷表示:“能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太好了”。 可笑的是这些外企给予的高额补偿也被部分企业称为“恶意补偿”,认为这些外企的做法拉高了企业的赔偿标准。 以微博为代表的企业早晚都会付出代价 微博不是第一个选择暴力裁员的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它们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的原因在于目前人力资源依然处于过剩的状态,2022年大学毕业生预计首次突破1000万人,在供给失衡之下自然会出现这种宁可丢失企业信誉也要节省裁员补偿金的情况。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育率的影响,人才供给量将逐渐从过剩走向紧缺,等到那个时候,失去了信誉的企业就会为今天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那一天还会远吗? 本文由网易号区块科技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