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影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56789.run 乌克兰问题相关的一些情况 申万宏源宏观 主要内容 乌克兰局势变化持续挑动全球金融市场神经,黄金、原油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同时,由于乌克兰处于俄欧能源运输十字路口,欧洲天然气价格也出现飙升。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关于乌克兰问题来龙去脉、以及乌克兰、俄罗斯、欧洲经济的一些相关情况。 乌克兰危机:现实与历史的民族认知分歧。1)乌克兰历史与民族问题交织,东西部居民对俄认同感分化。民族构成方面,西乌克兰地区则以乌克兰族为主,东乌克兰地区俄罗斯族占比较大,其中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地区俄罗斯族居民占比接近四成,与克里米亚(俄罗斯族居民占比接近六成)共同成为乌克兰各地区中俄罗斯族占比最高的区域。历史上,东乌克兰地区自1645年以来长期归属于沙俄和前苏联版图,而西乌克兰地区和俄罗斯的历史关联度则稍显偏低,曾有过划归波兰的历史。2)北约东扩加速逼近俄罗斯边境,天然缓冲区乌克兰谋求加入。克里米亚事件和顿巴斯地区乱局令此后的历任乌克兰政府政策重心进一步向欧盟和北约倾斜,乌克兰与2019年更是明确将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写入宪法。与此同时,《明斯克协议》没有得到全面有效履行,21年初以来东乌克兰交火不断。3)泽连斯基政府于2021年加速谋求加入北约,俄乌紧张加剧。同时,乌克兰开展大规模军事演习,并筹划在2022年和北约军队在乌境内开展大规模演习。俄罗斯当地时间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地位,美德法等国家表态反对和谴责。 乌克兰、俄罗斯与欧盟经贸关系的一些情况。1)俄罗斯约占全球GDP的2%,乌克兰经济体量仅其1/10。俄罗斯经济增长趋势较大程度受原油市场环境影响,油价高峰时期一度曾占全球GDP的3.0%,2020年占比再度降至1.8%,回到1992年水平,乌克兰独立以来经济实力大幅衰落,仅占全球GDP的0.2%。2)俄罗斯经济依赖能源出口创收,切断对欧洲能源供给可能性不大。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逐渐变成了一个资源型国家,石油、天然气出口对财政收入和经济恢复至关重要。在俄罗斯能源出口结构中,中国是石油出口主要目的地,而欧盟是天然气出口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3)2013年后乌克兰迅速“去工业化”,经济陷入困难。在2010年,乌克兰制造业占GDP为15%以上,甚至比同期俄罗斯更高,而如今乌克兰制造业比重已低于10%,反观俄罗斯近十年制造业比重虽然也不算高,但呈现上升态势,当前已经达到14%,反超乌克兰。4)欧盟能源结构依赖俄罗斯程度较高。欧元区原油进口超过20%来自俄罗斯,3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但这样的格局并未一日之寒。5)美国难以替代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地位,而能源价格飙升亦对国内经济不利。若能源价格持续飙涨,则美国国内“工资-通胀”的螺旋则也将加剧,对拜登年底中期选举不利,这也就意味着美联储紧缩态势将更为提前。 以下为正文 乌克兰局势变化持续挑动全球金融市场神经,黄金、原油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同时,由于乌克兰处于俄欧能源运输十字路口,欧洲天然气价格也出现飙升。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关于乌克兰问题来龙去脉、以及乌克兰、俄罗斯、欧洲经济的一些相关情况。 1。乌克兰危机:现实与历史的民族认知分歧 乌克兰地处欧洲东部,向东与俄罗斯之间具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向西与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摩尔多瓦等国相邻。乌克兰原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本国居民主要由乌克兰民族和俄罗斯民族所构成,前者占比较高,两大民族历史渊源亲密,相互对于历史和民族渊源的认知有一定偏差。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于1991年8月正式宣布独立,并沿袭了前苏联在乌克兰境内较为先进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因幅员辽阔,成为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地理缓冲区域。近二十年以来,乌克兰政府逐渐倾向于在经济和外交、军事政策方面进一步融入西欧主导的欧盟和美国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与俄罗斯关系进一步恶化。大陆欧洲国家在能源进口方面对俄罗斯依赖度极高,对乌克兰积极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意愿表态始终较为审慎,直至2021年以来乌克兰局势趋于紧张。 1.1乌克兰历史与民族问题交织,东西部居民对俄认同感分化 历史和自然因素交织民族问题,以第聂伯河为东西两部分的天然分界线,乌克兰居民的历史与民族认同感产生巨大的内部分歧。 民族构成方面,西乌克兰地区则以乌克兰族为主,东乌克兰地区俄罗斯族占比较大,其中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地区俄罗斯族居民占比接近四成,与克里米亚(俄罗斯族居民占比接近六成)共同成为乌克兰各地区中俄罗斯族占比最高的区域。根据2001年乌克兰(包括克里米亚地区)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克里米亚俄罗斯族居民占比达到58.3%,是俄罗斯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第聂伯河左岸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占比分别为39%和38.2%,分列二三位,具有更为明显的亲俄倾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乌克兰地区的捷尔诺波尔、沃伦以及罗夫诺等地俄罗斯族居民占比仅有1.2%、2.4%和2.6%,乌克兰首都基辅所在的基辅州,俄罗斯族占比仅有6%,对俄罗斯的认同感就缺乏民族基础。 历史上,东乌克兰地区自1645年以来长期归属于沙俄和前苏联版图,而西乌克兰地区和俄罗斯的历史关联度则稍显偏低,曾有过划归波兰的历史。东乌克兰地区在1645年和沙俄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主动并入沙俄。西乌克兰地区当时处于波兰占领之下,后逐步在波兰与沙俄的战争之中被沙俄纳入版图。“十月革命”后,东乌克兰地区并入苏联,1921年3月苏波战争后双方签订《里加和约》,西乌克兰地区(西沃伦和东加利西亚)划归波兰。1945年8月,苏联又与波兰签订了关于波兰与乌克兰边界的条约,将西沃伦和东加利西亚重新划给乌克兰。1954年2月,在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统一300周年时,经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议,苏联将克里米亚从俄罗斯划入乌克兰,自此乌克兰的版图才大体稳定下来。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政府发表国家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1.2 北约东扩加速逼近俄罗斯边境,天然缓冲区乌克兰谋求加入 苏联解体之后,北约分别于1999年、2004年进行两次大规模东扩,延伸至波罗的海沿岸,此后至2020年还零星向东扩展范围,北约成员国的地理范围已向东与乌克兰大范围接壤。北约从成立初的12个成员国逐渐扩张至30个成员国,其中冷战后新纳入14个,大多是中东欧国家,并触及波罗的海沿线。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丹麦、挪威和冰岛共12个创始成员国在华盛顿特区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续陆续有国家加入,1952年纳入希腊和土耳其,1955年纳入联邦德国,1982年纳入西班牙。在冷战结束后,北约开始东扩,1999年接纳匈牙利、波兰、捷克三国为北约新成员国,2004年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七国,2009年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正式加入北约,2017年接纳黑山,2020年接纳北马其顿。 2004年以后的乌克兰政府在经济联系和外交军事联系上多数倾向于强化与西欧国家的联系,国内居民在对俄关系方面分歧加剧,最终演变为2013年乌克兰国内政局动荡,成为克里米亚事件的导火索。2007年欧盟启动与乌克兰关于《联系国协定》的谈判,并准备于2013年11月正式签署。但随着亚努科维奇政府在2013年11月宣布暂停与欧盟联合协议的准备工作后,乌克兰国内局势骤然陷入动荡与混乱,乌克兰危机爆发。俄罗斯族居民占比最高的克里米亚地区于2014年3月单方面宣布独立,此后迅速宣布“公投”加入俄罗斯。紧接着4月,与俄罗斯接壤的顿巴斯地区(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地区)民间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队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 为缓和乌克兰国内紧张局势,2015年2月,俄、法、德、乌四国经密集谈判,在白俄罗斯达成《明斯克协议》,一方面要求乌东地区实现军事停火、恢复地区间社会经济联系,承认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要求乌克兰政府推进有关中央政府放权和扩大地方自主权的宪法改革,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自此基本进入自治状态。协议内容除包含全面停火、撤军等内容外,主要条款为需要乌克兰启动宪法改革。《协议》要求宪法需通过关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等个别地区特殊地位的常设立法,并要求高度自治,其中自治内容包括选举、司法乃至武装等方面。 克里米亚事件和顿巴斯地区乱局令此后的历任乌克兰政府政策重心进一步向欧盟和北约倾斜,乌克兰与2019年更是明确将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写入宪法。与此同时,《明斯克协议》没有得到全面有效履行,21年初以来东乌克兰交火不断。2014年至今,乌克兰开始更加积极地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甚至在2019年2月7日,乌议会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乌克兰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明确写入宪法。同时,《明斯克协议》也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东乌克兰地区交火不断。2021年4月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明斯克协议未得到履行,乌克兰当局没有付出相关努力”“不受控制的小规模冲突经常发生”。 1.3 泽连斯基政府于2021年加速谋求加入北约,俄乌紧张加剧 泽连斯基2019年当选乌总统后,加速谋求加入北约,单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未获得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主要国家积极回应。2021年6月,泽连斯基称北约已“同意”乌克兰加入,随立即遭到拜登的否认。2021年12月16日,泽连斯基在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会晤后单方面表示,北约各国就乌克兰加入问题立场不一,但大多数国家表示支持。 同时,乌克兰开展大规模军事演习,并筹划在2022年和北约军队在乌境内开展大规模演习。2021年4月乌克兰国防部长塔兰表示,乌克兰在2021年将增强与北约伙伴关系,积极参加多个北约演习。12月,乌克兰议会批准了一项草案,允许外国军队于2022年在乌克兰参加军事演习,并立即筹划在2022年举行十大军演。 俄罗斯当地时间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地位,美德法等国家表态反对和谴责。自2021年底至今,随着美国警告在乌美国人离开乌克兰,乌克兰局势迅速复杂化,2月17日,乌克兰政府武装与顿巴斯地区民间武装冲突升级。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当地时间2月21日宣布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主权,并命令俄罗斯部队在这两个“共和国”维护和平。美国、欧盟对此表示反对并称将对俄实施制裁。但白宫近日重申俄军进入顿巴斯不会引发美国向乌克兰派兵。 2. 乌克兰、俄罗斯与欧盟经贸关系的一些情况 2.1 俄罗斯约占全球GDP的2%,乌克兰经济体量仅其1/10 俄罗斯经济增长趋势较大程度受原油市场环境影响,油价高峰时期一度曾占全球GDP的3.0%,2020年占比再度降至1.8%,回到1992年水平,乌克兰独立以来经济实力大幅衰落,仅占全球GDP的0.2%。 2.2俄罗斯经济依赖能源出口创收,切断对欧洲能源供给可能性不大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逐渐变成了一个资源型国家,石油、天然气出口对财政收入和经济恢复至关重要。俄罗斯GDP中出口比重超过25%,而出口又以能源产品为主,所以俄罗斯经济动能和能源价格的起伏息息相关。而在疫情冲击以来全球油价持续攀升利好下,2021年俄罗斯联邦合并财政收入同比高达27.1%,油气行业占据联邦政府收入35.8%的高位。 在俄罗斯能源出口结构中,中国是石油出口主要目的地,而欧盟是天然气出口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1)在原油出口方面,德法意三国合计约占俄罗斯原油出口的10%左右,对中国出口原油占比则高达30%,年初普京访华新签十年一亿吨石油出口大单。2)在天然气出口方面,欧洲是俄罗斯绝对的大客户,单单德法意三国就占据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比例40%以上。 2.3 2013年后乌克兰迅速“去工业化”,经济陷入困难 乌克兰在前苏联时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及农业基地,但在脱离苏联后,特别是2013年以来,乌克兰工业化进程倒退,制造业占GDP比重不断下移,反而是俄罗斯尽管屡受西方国家制裁,但制造业占比实现提升。2021年乌克兰对俄罗斯出口占比仅5.0%,2000年初占比则高达25%,而当时乌克兰自俄罗斯进口占比亦曾高达38%,到了2021年占比仅8.4%。反观乌克兰与欧盟的进出口关系近二十年来不断增强,导致当前乌克兰经济上与欧洲依赖度实际更高,而国家经济亦逐步转向服务业,在2010年,乌克兰制造业占GDP为15%以上,甚至比同期俄罗斯更高,而如今乌克兰制造业比重已低于10%,反观俄罗斯近十年制造业比重虽然也不算高,但呈现上升态势,当前已经达到14%,反超乌克兰。 乌克兰曾是欧洲工业强国,产业链基础好于俄罗斯,但2013年乌克兰危机之后,走向衰退。此前,乌克兰工业产业链的完备性好于俄罗斯,2013-2014年乌克兰工业衰退之前,制造业实际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度高于俄罗斯近4个百分点,俄罗斯则更为依赖能源出口,采矿业占比维持高位,工业结构相对单一。但2013年之后乌克兰工业持续衰退,制造业实际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而俄罗斯稳定提升。 近年来乌克兰出口的重工业产品占比迅速下滑,逐步沦为农产品出口国,进口原材料的占比也持续下降,进口制成品的比重反而上行,反映本国工业生产的倒退。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2012年,乌克兰出口商品除了农作物外,金属制品和机械设备占比也较大。2012年,基本金属及其制品是乌克兰出口最多的商品品类,占比超过1/4,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出口占比也分别达到10.2%和8.7%;而到2021年,随着其工业生产的全面倒退,进口矿物制品的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伴随的是矿物制品、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等制成品比重明显上升。 乌克兰工业全面衰退的背后,是乌克兰经济的“去俄罗斯化”,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在2013年后迅速减少,乌克兰转而向西欧国家寻求往来。当前乌克兰和欧盟国家的联系愈加紧密,而乌克兰和俄罗斯虽是邻国,贸易往来并不算密切,2021年从俄罗斯进口和对俄罗斯出口占比仅为8.4%和5.0%。但在2012年,乌克兰从俄罗斯进口和对俄罗斯出口占比分别达到32.4%和25.6%。从当前的乌克兰的经济表现来看,乌克兰的“去俄罗斯化”可能是弊大于利的。 2.4欧盟能源结构依赖俄罗斯程度较高 欧元区原油进口超过20%来自俄罗斯,3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能源结构依赖俄罗斯程度较高,但这样的格局并未一日之寒。1)1970年代由于中东石油危机而引发的“大滞胀”对全球经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为了避免在能源供给上再次被中东“卡脖子”,发达国家从此将能源安全视为重要目标。几十年过去,美国在页岩油开采技术上取得突破,从而得以在原油定价权上和OPEC+分庭抗礼。而欧洲则选择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摆脱能源受制于他人的窘迫,2019年欧盟27国可再生能源占比达15.8%,英国达13.1%,高于美国。2)2015巴黎协定签署后,欧洲能源转型的力度尤其大,相比于美国,欧洲对于其煤炭消费进行了幅度更大的压降。截止2019年,欧盟(包括英国)煤炭消耗量相比2015年下降了32.4%,而美国同期则仅27.2%,但被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显然并没有跟上,导致欧洲对天然气的依赖日渐提升,2019年消耗占比高达23.1%,较15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 若乌克兰危机事态扩大,则对欧洲能源安全极为不利。1)在原油方面,根据EIA数据,在欧洲国家向俄罗斯进口原油约250万桶每天的情况下,若乌克兰局势恶化,途径乌克兰的Druzhba南线输油管道(25万桶每天左右)可能受到冲击,即约占欧洲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总量的10%。2)在天然气方面,2019年签署的俄罗斯-乌克兰天然气运输协定显示2021-2024每年俄罗斯将通过乌克兰运输天然气40 bcm,约占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总量的25%左右。 欧洲对于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以及可再生发电在面对极端天气的脆弱性,直接导致近年来欧洲能源价格波动较大,特别是在2021年冬天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涨幅触目惊心,而在近期局势发酵下,欧洲天然气价格再度出现飙升,并可能进一步使得欧洲通胀持续偏高,并促使欧央行、英央行紧缩加速,对于经济增长或不利。 2.5 美国难以替代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地位,而能源价格飙升亦对国内经济不利 美国难以替代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地位,而能源价格飙升亦对国内经济不利。而若东欧局势恶化,则美国可顺理成章向欧洲高价出售能源,以弥补俄罗斯空缺,但疫情暴发后美国页岩油产出下降,显然无法短期内替代俄罗斯原油对欧洲的战略安全支撑。另一方面,若能源价格持续飙涨,则美国国内“工资-通胀”的螺旋则也将加剧,对拜登年底中期选举不利,这也就意味着美联储紧缩态势将更为提前。
(文章来源:申万宏源宏观) 文章来源:申万宏源宏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