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老太状告三个孙子,索要每月370元赡养费。孙子:父亲叔叔姑姑都健在,轮得到我们出钱?评论区:为370块打官司,至于吗? 钱奶奶一生育有二女三儿,除了二儿子因病去世外,如今在世的就有四个子女,而孙子女、外孙子女则共有十几人。 就在前不久,钱奶奶把大儿子家的三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三个孙子,一起告上了法庭。 一审法院判决显示,三个孙子需要支付2020年12月之前赡养费共计8590元,并从2021年1月起,每月月底前支付赡养费370元。 这样的结果,让钱家三兄弟很是不理解。 三兄弟中最小的钱奋勇说,93岁的奶奶压根儿就轮不到我们赡养!更让他们不爽的是,在这三兄弟心里,奶奶对他们根本就不好。 用钱奋勇的话说就是:我就像个没有奶奶的孩子一样的。从我记忆当中没有这个人,但是从法律的角度上有,从血缘关系上有。每当我看到别人家奶奶对孙子的爱护,我很渴望。 钱奋勇说,因为母亲和奶奶的关系不好,所以奶奶一直跟着三叔三婶一家生活。可即便如此,母亲和奶奶之间还是免不了会有矛盾。而只要一言不合,奶奶就会带着三叔三婶跑到他们家来闹! 因为父亲跑运输常年不在家,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妈妈,弱小的钱奋勇,常常会站出来“打骂”这些冲进来欺负家人的长辈们! 但是,每每到这时候,小孩子势单力薄地反抗,换来的总是奶奶无情的殴打! 正是因为和奶奶之间没有感情基础,甚至心里记下的只有仇恨,所以钱家三兄弟根本没法接受对奶奶的赡养要求! 但是,对于孙子们的这些说法,奶奶另有一番说辞。奶奶说,三个孙子从小没有和自己一起生活,这是事实。但是,自己也从来没有打过他们。 多年前的事情,到底谁说了假话?当事人各执一词,旁观者无从考证,也没有必要深入探究。 正是因为觉得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钱家三兄弟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法院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看到这里,相信所有人都有疑问,老太太为什么要单单起诉这三个孙子呢? 原来,老太太一年前已经起诉了三个孙子的父亲,也就是大儿子钱有荣。原因是其他几个子女,平时都照顾自己,唯独这个大儿子不管他。 老太太对大儿子提起诉讼后,法院也下达了判决,让大儿子支付2019年度的赡养费,并自2020年1月起,每月月底前支付母亲370元赡养费。 但是,大儿子钱有荣却表示自己无力承担。 钱有荣今年73岁,除了每月100元的养老金外,并没有其他的收入,所以,他根本无法执行法院的的判决。即使经过法院的强制执行,他的名下也没有任何财产。 正是因为如此,老人转而起诉大儿子的三个儿子,要求三个孙子替他们的父亲履行赡养义务。 钱有荣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三是做工程的,老二是大学教师,经济收入都不差。 而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法律规定,法院一审作出了要求三个孙子代替父亲支付祖母赡养费的判决。 但是,对于母亲告自己和儿子一事,钱有荣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之所以闹得这么僵,完全是三弟钱有明在背后挑唆,目的是想从自己身上诈钱。 钱有荣说,父亲去世得早,他很早就提出让母亲和自己一起生活,但是因为母亲和妻子的关系处理不好,所以,母亲最终选择了和三弟一起生活。 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说不管母亲。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平和钱家还有其他兄弟姐妹的实绩,他每年都有给母亲几百元的生活费。 就是按照这样的模式,钱家人一直相安无事生活了几十年,可就在一年前,钱有明突然在村子里传出老大不养老的闲言碎语,这让钱有荣很是恼火。 可是,转念一想,钱有荣觉得,这些年三弟对母亲的照顾显然比自己多,既然他觉得不平衡,那就不如重新协商老母亲的养老问题,或者给点经济补偿。 没想到,钱有明的回复是,要是补偿的话,一年不能少于1万块,23年总计23万。如果做不到,我就会告你,让你丢人。 面对这样苛刻的条件,钱有荣又提出,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来,或者送到养老院去、费用自己出。 但是,老母亲怎么也不同意离开老三家。她说,我不去,这几十年的江山就是我打下来的。我哪儿也不去! 更让钱有荣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兄弟俩协商不成的第二天,母亲竟然被老三赶了出来。而紧接着,母亲就去法院起诉了自己。 钱有荣因此认为,这一切都是老三在背后捣鬼。 当然,对于这一切,钱有明自然有另外的解释:之所以让母亲搬走,主要是老大的话,太伤人。 老三说,之前确实对老大管得稍有些怨言,后来,老大主动登门说给一点补偿,可是,结果没有商量出来,大哥却指责自己照顾母亲不周到。这就让妻子来了火气,坚持要让老母亲出去住! 钱有明的经济账是这样算的:老母亲在家住40多年,但是从70岁起,基本就没有了劳动能力,这23年,该给多少赡养费? 钱有明说,其实自己并不是想要大哥一下子就给自己这么多的钱,只是想算一算这么多年,大哥到底亏欠了多少! 算账补偿是老大提出的,但是老大不但一分钱没给,反而说自己没照顾好母亲、想要接走她! 于是,钱有明一气之下,在离自家30米左右的地方,新建了一间小板房,把母亲安置在了那里! 说起对母亲的安置,钱有明底气十足:我给她冰箱空调煤气灶,一切生活用品,都给安置好了。 为了应对可能有的突发状况,钱有明还给母亲安置了对讲机,好让母亲有急事可以直接说话,免得拨打电话误事。 至于老太太起诉大儿子和孙子,钱有明说,这些都是母亲的意思,和自己无关。 眼看就到了二审开庭的时间,按照程序,法庭决定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调解。 原被告双方中,老太太在其他三个子女的簇拥下出庭应诉,而另一方只有钱奋勇代表三兄弟出场。 法官首先阐明观点:赡养父母是子女法定的义务,不因为其他任何感情上的因素而改变。现在钱家三兄弟是代替自己的父亲履行义务,而且他们有履行义务的能力,所以,不容推卸。 钱奋勇接受了法官的观点,他提出能不能用等值的实物,比如米油衣服等,代替金钱支付。 孙子的这个提议被老奶奶一口回绝了:我什么都有,我有闺女买。 不知道是奶奶的态度太过伤人,还是因为自己的建议被拒绝,听完这句话,钱奋勇当即站起身,二话没说,离开了调解室。 调解失败后,法院决定立即开庭审理。 法庭上,奶奶再次提出,自己的其他几个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都有给自己钱物,看望自己,唯独大儿子没有。所以希望法院支持大儿子家的三个孙子代替父亲支付赡养费。 而此时,钱奋勇的律师提出,老人的三个孙子中,老大老三均因生意失败,被列入失信人名单之中,他们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履行义务有困难! 老人的代理律师则提出,老人的几个子女中,最小的钱有明也已经是64岁的老人了,他们也没有固定的收入和养老金,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在赡养老人。 律师的这番话,让钱奋勇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三位叔叔、姑姑的经济条件和父亲差不多,但是他们毫无怨言赡养老人,自己家父子四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每月370元的赡养费,难道不能拿出来吗? 在庭审的最后环节,钱奋勇采纳了法官庭后和解的建议。 最后大家达成的协议是,老人继续跟着老三生活,三个孙子每月给老人370元生活费,之前的欠账一笔勾销。 93岁老人,为了每月区区370元的生活费,不惜两次将亲生儿子、孙子告上法庭!至亲之间的官司,除了撕裂的亲情,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写到这里,我都不知道如何下笔点评故事里的几位主人公! 如果单纯按照法理上讲,故事中的是非曲直十分简单。这一点,当事法官在最后作了总结: 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要自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作为孙辈,也要在有条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愿承担隔代赡养祖辈的责任。 但是,如果从情理上讲,我认为,老太太、大儿子一家、小儿子一家,都有值得反思的必要! 首先说老太太:看得出,这位93岁的老人身体好、思维清晰,有主见、有脾气!但是,对于迟暮之年的人来说,有主见有脾气一定就不是什么好事! 老人打官司她争的是什么,是不值一提的370块钱吗?显然不是,她争的是气:这个大儿子为什么就不理会我呢? 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在晚年要给子孙们展现出大度、宽容的作风,极力维护家庭的和谐、团结!这样的老人,才是家里的宝! 可是,这位老太太明明是生活不愁的,却一定要在几位子女中制造矛盾、挑起是非:谁对我好,谁对我不好! 在家里闹还不算,还要闹到法庭上去!都一把年纪了,为什么不能装聋作哑、糊涂一点?摊上这样"精明"的老人,做子女的何其难! 再说大儿子一家:从这家父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家人之所以不愿意支付赡养费,真的不是父亲没有收入来源,也不是儿子生意亏本了,他们实际上争的是一口气! 从小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到老却还要履行一样的赡养义务。明明都是亲生儿子,母亲却一定要厚此薄彼,这口气确实难以咽下去!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老人毕竟已经是90多岁高龄,钱有荣自己也是73岁了,何必要母子之间继续置气呢? 面对如此强势的母亲,自己低一下头,每月支付不值一提的370元钱,换来自己的心安,也换来生活的顺心,何乐而不为? 最后说老三一家:钱有明对母亲几十年的照顾确实非常周到,即便是母亲住在临时板房里面,各种设施设备也是非常齐全。 这样用心用情照顾老人的,确实少见。可老三就不应该在和老大争执后,意气用事,让老人搬出去住。 这样做的后果,除了给自己和母亲带来不方便外,还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没有? 归根结底,这一大家人,不缺吃少穿,更无病无灾,他们所争执、计较的,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原则性问题,也不是什么千千万万的财富,而是一口毫无必要的“闲气”! 这家人中,从老太太起到三个孙子,但凡哪个人有宽容、大度的作风和行为,然后带动整个家庭、家族,这一大家子,就一定会是幸福和谐、人人羡慕的大家庭! 但愿所有的家人都能用爱心、用宽容,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祝愿每一个家庭都幸福、和谐、美满! 快手充值快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