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资讯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美国欧盟将就对华政策发表"强有力"联合声明?中方回应

2021-12-04| 发布者: 房县资讯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原标题:美国欧盟被曝将就对华政策发表“强有力”联合声明,外交部回应)(观察者网讯)美国彭博社12月2日...
www.htushu.com http://www.htushu.com

(原标题:美国欧盟被曝将就对华政策发表“强有力”联合声明,外交部回应)

(观察者网讯)美国彭博社12月2日报道称,美国和欧盟官员将在当天举行的高级别对话中讨论联合应对中国的方法,称双方在关键问题上找到共同点能使中国更难忽视这些话题。

英国路透社和美国《国会山报》都提到,双方会后将就对华政策发表一份“强有力”的联合声明。

彭博社截图

据报道,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WendySherman)和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斯特凡诺·桑尼诺(StefanoSannino)将在华盛顿会晤,共同主持所谓的美欧“中国对话”第二次会议。

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

《国会山报》称,谢尔曼在美国对华政策以及与中国接触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今年7月,在访问日本、韩国和蒙古国后,谢尔曼于26日到访中国。谢尔曼“精心”安排行程,目的在于加强与欧洲和亚洲国家的联盟,以抗衡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美国国务院一位官员称,拜登政府正与欧盟合作,协调双方与中国打交道的战略,以期在对付中国时能在跨大西洋盟国之间建立团结。他还透露,谢尔曼和桑尼诺会谈重点是预审美国即将出台的印太战略,以更好地与欧盟最近发布的印太战略保持一致,称“他们将讨论战略之间的合作和协同领域”。

这位官员还说,预计会后将就对华政策发布一份联合声明,该声明将是“强有力的”,重点强调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团结。他说,“我们知道我们必须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接触。这需要与盟友和伙伴在多边和双边框架中合作,就像本周的会谈一样,因为中国更难忽视我们的综合力量。”

彭博社也援引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消息称,会议将讨论包括经济、技术、人权、安全、虚假信息以及所谓“台湾问题”等话题。

这两名官员还说,会谈还将涉及与中国的潜在合作领域,包括能源安全和气候问题。

其中一位官员声称,“对话背后的一个重要信念是,与美国单独施加压力相比,中国更难忽视美国和欧盟的综合影响力”。

谢尔曼和桑尼诺还将于当地时间12月3日在布鲁金斯学会就印太跨大西洋合作发表视频讲话。

12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国、美国和欧盟都是国际社会的主要力量,三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更不应该进行零和博弈。

中方敦促有关方面摒弃冷战思维,坚持开放合作,对话协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世界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正能量。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小圈子这种做法,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损人害己,得不偿失。

延伸阅读:

专家:美国图谋被中方粉碎中美爆发冲突可能性增大

美国发起的所谓“民主峰会”将于近期以视频形式举行。这一活动不仅将给国际社会制造“分裂感”,同全世界急需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的氛围格格不入,而且还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风险。

不久前,中美两国元首进行了视频会晤。毫无疑问,这次会晤对中美关系有着非常正面的积极影响。拜登政府上台以来,视中国为“最严峻的挑战者”,作出了“竞赢中国”的战略部署,延续甚至加剧了特朗普时期挑起的中美“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拜登主动提出举行元首视频会晤,并在会晤中强调中美在一些重大议题上合作的必要性。而且,两国领导人都强调必须有效管控分歧,避免对抗。

然而,当前的现实决定中美关系在短期内难有根本性转变。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高度不确定性,两国关系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首先,美国挑起中美“竞争”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政治主流认为“中国的快速崛起从根本上威胁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经济体量有望在近期超越美国造成的;更具根本意义的是,美国认为中国的成功表明,除了“华盛顿共识”之外,“北京共识”也是一条人类社会走向成功的道路。这就从根本上撼动了美国唯我独尊的霸权基础。

因此,美国真正想要打压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力量,更要封杀“中国道路”。但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而且中国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其次,正因如此,美国挑起中美“竞争”以及为此推出的对华政策是高度情绪化的。

二战以来,美国大众始终是从“世界老大”的地位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对他们而言,从老大地位跌落是不可想象并且难以接受的。然而,由于内外政策的失误,美国从冷战结束后的巅峰状态向下滑落是不争之事实,而中国的快速发展让美国的下滑衬托得更加“突如其来”。美国朝野不反省自己,而是将对美国实力下滑以至或将失去老大地位的沮丧、愤怒及恐惧,一股脑地怪罪在始终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的中国头上。

这导致美国一方面对中国进行毫无克制的妖魔化,另一方面高举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旗,认定除了美国道路之外的其他道路都是错误的,由此形成了一股弥漫美国朝野的“政治正确”:针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任何实事求是的理性思维和话语都会遭到狂热的攻击和封杀,而妖魔化中国的鼓噪却大行其道。几近疯狂的情绪在政策上的反应就是不顾一切地想要压制中国的发展。

尽管拜登政府认识到了这种“乱打王八拳”对美国自身的伤害,但推出的“竞赢中国”的战略却只是看似理性。其中以“共同价值”为标杆的“重振联盟”努力,除了争取到其盟友在“人权”“民主”等立场上的一致性之外,并未取得任何有实操性的协议或政策。其大力推动的“印太战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迄今美日印澳四国机制甚至在“印太”的地缘定义上都难以达成一致。

最为危险的是,美国企图以台海、南海为抓手对中国施压,最大限度地榨取战略价值,但由于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立场和能力,美方图谋难以得逞,反而加大了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可见,拜登政府的“竞赢”战略部署不仅与其一贯强调的不搞“冷战”的承诺相悖,而且进一步拉伸了美国已经十分脆弱的战线,加重了战略负担。

第三,就目前而言,管控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恰恰来自于拜登政府在国内政治中的弱势地位。

一方面,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如履薄冰,动辄得咎。为了缓解内斗,维护对政局最基本的掌控,拜登政府不得不高调保持强硬姿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对华政策上用强硬的姿态来掩护政策的妥协,已经成为拜登政府的“习惯”。另一方面,拜登政府的弱势,导致其对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团的操控及协调能力低下,甚至不能有效地管控自己的团队,其高级官员在不同场合口无遮拦地攻击中国,以讨好国内反对力量的例子层出不穷。这说明拜登团队连最起码的纪律都难以维持。

目前,舆论普遍认为拜登领导的民主党将在明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中失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拜登团队“说到做不到”的现实将给管控中美关系带来实质性的障碍。

综上所述,在相当一段时期中美关系可能将继续面临困境,其根源就是美国政治的高度不确定性。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普特南在其经典的双层博弈理论中证明,一个面临国内政局混乱的政府在对外政策中难以有所作为。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下,制定任何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国内利益集团的妥协与平衡。矛盾而分裂的国内政治使得这样的妥协与平衡难以成为现实。

在今后几年中有效管控中美关系至为关键。为此,做到以下几点十分重要:

一是,两国元首达成的相关共识必须得到落实。二是,中美两国需建立有效的定期交流沟通机制,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双方至少能够准确了解对方的意图和“难点”,进而尽量避免局势的恶化,预防和管控或将出现的危机,阻止对抗的发生。第三,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列出一个尽量具体的“不可做”(not-to-do)清单,据此划出“竞争”的红线,使美方反复强调的“护栏”有实际的意义和内容。

尽管短期内中美关系难有根本好转,但“形势比人强”。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与进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不断地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同时奉行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和参与多边机制之上的全球治理,中美“竞争”必然越来越显得缺乏建设性,因而不会给双方带来任何切实的利益。在此过程中,美国或将逐渐克服在对华政策上的情绪冲动,回归理性。毕竟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符合中美两个大国的根本利益。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房县资讯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房县资讯网 X1.0

© 2015-2020 房县资讯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