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 http://www.mhyzsl.com (原标题:宋志平:企业要实现经营制胜,到底该怎么做?) 宋志平,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双料会长”。 在宋志平的40年传奇企业历程中,他从技术员做到央企掌门人,不止一次将身陷绝境的困难企业改造成全球领军者,并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整合上千家民营企业,成功带出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他常年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国企改革创新,出版10多部专著,为业界贡献大量成功企业思想和经验,被誉为中国“企业思想家”。 2021年3月,宋志平先生又一部新著《经营制胜》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也是他迄今为止问世的第17部著作。 全书分为从管理到经营、选业务与选人、联合重组、理性竞争、合理定价、有效创新、互联网+、三精管理、格子化管理、共享机制共10章,约22万字。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分析了经营的本质,厘清了管理与经营的关系,为企业家们在面对纷繁复杂问题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环境下,如何从只专注管理转为聚焦经营、有效提高经营能力提供了新思想、新案例、新方法。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企业家从管理到经营发展历程的书,这是一部探寻企业经营本质的书,这是一部企业家活学活用的经营制胜教科书,更是一部中国企业家探索企业经营制胜秘籍的好书,值得深学、深读、深悟。 下文为宋志平在第五届中国企业领袖读享盛典暨“企业读书中国行”启动仪式上所作的“做有效的经营者”主题分享,内容有删减。(文尾附《经营制胜》10篇导读图) 《经营制胜》这本书讲的是经营之道,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在40年之前,我国企业和西方比较最大的差距是什么?是管理。我记得80年代到欧洲考察,走访欧洲的工厂,我才知道企业是这样管理的,我们当时与西方人的管理是天壤之别。后来我们开始学习西方人的管理,同时也向日本企业学习,经历了80年代到90年代的管理热潮。 到现在来看,我们的管理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了,甚至我们很多企业的管理不输给国外企业,已经是一流的管理了。这么多年通过合资代工,全世界的知名品牌产品几乎都离不开中国制造,这就说明我们企业今天的管理水准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 当今对我们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经营,是面对不确定性,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管理解决的是效率,解决的是资源、成本和质量;而经营解决的是效益,是企业的收入。管理是眼睛向内,要解决的是人、机、物、料之间看得见摸得着的关系;而经营要眼睛向外,在不确定性中做出选择,获得资源,这才是我们今天最难的。 不是管理不重要,而是经营更重要。过去我们总是在说管理是永恒的主题,今天管理依然是永恒的主题,但是对我们每一个企业家来讲,最重要的恰恰是面对不确定性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从管理到经营,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经营是做正确的事,这个也是全世界共同的认识。我在德国斯图加特见到了一个80多岁高龄的业主委员会原主席(业主委员会就相当于中国企业家协会),在跟他的畅谈中了解到,他是做汽车车架的。我问他,“以您这么多年之经验,您认为做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事?”他回答说,“做领导最重要的事,就是做正确的事,做出正确的选择;做部下的就应该正确地做事,把领导做出的选择去执行好。” 我觉得这和我想的完全一样,英文Management这个词它是宽泛的,它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含义,但在中国人的语境里边,经营与管理是有所区分的。管理往往指的是现场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窗明几净,产品成本很低,质量很好,不出安全事故。但是说企业经营得很好,一定是指的现金流充沛,利润效益很好,所以在中文语境中是把管理和经营分开来讲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单独讲《经营制胜》。 通过这本书的内容,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只知道管理来管理去。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时代、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是做出正确的选择。2019年我曾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围绕“从管理到经营”主题讲过这个观点。因为很多央企领导人和我一样,做过车间主任,做过厂长,一步一步地被提拔了上来,所以我们脑子里有固有的管理观念,认为要管人管事,看得紧就能够出效率。但是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不一样了,作为一个企业家,要重点去经营,把管理的工作下移给部下,让他们做好管理的工作。这就是我这本《经营制胜》的核心内容,讲的是做企业的大逻辑,讲了做好经营的10项工作,也就是“如何做一个有效的经营者?”作为企业家应该做个有效的经营者。德鲁克在上个世纪60年写了本书——《卓越成效的管理者》,这是德鲁克写的26本管理书籍中公认写得最好的一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提出了有效管理者的5个特点:第一,善用时间,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第二,聚焦贡献;第三,用人所长;第四,要事优先;第五,有效决策。宋志平在总裁读书会领读时过境迁,五六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提出来要做个有效的经营者,有效的经营者有什么特点?我也选了5条:第一,正确的决策。面对战略选择、业务选择等,企业领导人必须做出正确的决策。任何一个经营者,首要的任务就是抉择和选择,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不要一天到晚忙于事务,而忘记了方向的选择,这是必须提醒大家的。第二,有效的创新。20年前大家讲创新,都知道创新是什么。今天突然问你什么叫创新?十个人有九个回答不上来,不知道什么叫创新。有的人说技术是创新,有的人认为发明是创新。1912年熊彼特在他写的书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什么叫创新?“新组合”就是创新,把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而产生了效益,就叫创新。创新不光依赖于高科技,也不光依赖于发明。技术或发明成为产品,并且进入市场,能够有效益,这才叫创新。今天我们有一些创新是盲目的,对一个经营者来讲,必须甄别哪些是盲目的创新,哪些是有效的创新。创新是有目的、寻求机遇的过程。德鲁克说企业家不是一定要去冒风险,而是要规避风险,企业家最好的特质是捕抓机遇的能力。今天对企业经营者来讲,就是要有效的创新,而不是盲目的创新。第三,创造价值。做企业必须赚钱。企业是有硬约束的,它的约束就是效益,如果没有效益,通常很容易倒闭。此外,做企业还要创造价值,不光是效益。利润是价值的支持,但是有时候利润和价值并不完全吻合,价值会被资本市场提前发现。比如特斯拉,它目前没有赚到很多利润,但是它有6000多亿美金的市值,这就是它的价值。我最近去长沙的爱尔眼科、芒果超媒、蓝思科技和中联重科这四家上市公司调研,发现他们的市值和利润并不完全吻合。对于今天的经营者来讲,我们既要重视产品的利润、企业的效益,同时我们还必须重视企业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与德鲁克60年以前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时候不同的地方,资本市场表现出了它的新特点。第四,整合资源。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的乔治·斯蒂格勒认为,当今美国没有一家大公司不是在某个时刻,用某种方式进行兼并重组而发展起来。中国也是,目前中国的市场足够大,企业足够多,不少行业出现过剩。对今天中国有效的经营者来讲,不光要会自己开创企业,更重要的还要会整合资源。市场不只是考验企业创造多少财富的能力,而且考验整合资源的能力。这是今天有效的经营者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五,共享机制。华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靠的就是财散人聚,任正非个人在华为只有1.01%的股份,而其它的股份是由工会的全员持股。这让我想起了500年以前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让大家都有股份。协会的老领导高尚全同志评价华为公司是公有制,就是因为马克思在他的书里面写到,股份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这样一种共享机制,是管理层与员工都愿意接受的——共同创造财富、共同分享财富。我特别赞成像国企的万华、民企的华为所推行的机制,他们这种共享机制代表了未来,财富是大家创造的,所以应该通过机制让大家共享。阅读拓展《经营制胜》思维导图(朱慧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