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回国后的国足已经开始了正常的训练,就在球迷以为中超联赛第二阶段将会在12月12日如期继续的时候,不了足协却收到了很多坏的消息:很多球队不想参加这一阶段的联赛了。 其实想想也是,参不参加有意思吗? 联赛吸引力低,球队热情不高 对于争冠组来说 广州队落后排名第一的泰山队3分,但是遭遇到了资金上的困扰,而排名并列第三的亚泰和海港,已经距离榜首5分之多,这在8场比赛中追回的难度是很大的,所以争冠组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悬念。当然裁判出手除外。 那么裁判会出手挽救吗?不太可能,原因待会在下文表述。这是争冠组的球队。 对于保级组来说 保级组其实形势更简单:广州队目前前景不明朗,到底是和广州城合二为一呢,还是解散呢?而河北队和重庆队目前遭遇到的困局也是很难维持的。所以名义上是两个降级名额,而且还得和中甲三四名附加赛,基本上等于名存实亡。 这两年的中超有降级吗?其实是没有的,所谓的降级基本上名存实亡。所以也没有悬念。 既然保级没有悬念,争冠没有悬念,这样的情况,参赛球队还有参赛必要吗?联赛吸引力这么低,谁还愿意拿钱去比赛?以往球队参赛,就是因为关注度高。 中超集体抵制参赛,向足协说不 这可能是足协想不到的。估计陈戌源会很纳闷:我给你们报销参赛费用,你们为什么不来呢? 其实中超球队不参赛,背后折射出的是对足协这两年工作的不满。 联赛影响力衰退 众所周知,中超也好,中甲、中乙和中冠也罢,多数球队都非国企。这意味着这些企业组队参赛,其实一是出于对足球的热爱,二是出于对企业发展考虑。但是足球赚钱吗?不可能。赔本赚吆喝是这些企业的目的。 也就是说,支撑这些企业继续经营下去的动力,就是职业联赛的影响力。可是近两年,职业联赛的影响力在足协的努力下,日渐衰退,这样的联赛对于企业还有吸引力吗?对球迷还有吸引力吗?对社会还有影响力吗?既然都没有,那谁还参赛? 联赛公正性受影响 联赛因为疫情和国足参加世界杯的影响,七零八落,让俱乐部自身利益受到影响。但是在悠闲地场次里,裁判的各种表演让俱乐部深受其害。使得俱乐部一下子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联赛让自己的企业影响力没有提升,血本无归;联赛里又让自己的球队受到利益上的损害,被足协区别对待。 这样的联赛参加了还有什么意义? 再加上本年度联赛夺冠组与保级组基本上没有悬念,这时候谁还愿意参加?心灰意冷就想快点找个下家把球队接手算了。 唯一一家支持足协的,联赛里受尽委屈 其实还有一家俱乐部是支持足协的,当然这里说的一家,是不包括足协掌门陈戌源老东家海港的。这家企业就是山东泰山。 本年度的职业联赛,泰山队无论是足协杯还是联赛,都在为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并且积极支持国足。 但是虽然泰山队积极配合足协,但是足协却让泰山队有一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陈戌源担任足协掌门以来,上赛季的沈寅豪、马宁的各种表演,丑态百出;而在2019赛季更是上演了李霄鹏在八万人体育场,率领教练组中场怒闯大球场的梗。 不知道陈戌源看到泰山队的表现,是否有些后悔呢? 中超还有希望吗? 这是本文最后讨论的问题。中超如何才有希望? 足协不要折腾了 其实无论是球迷还是媒体,都希望联赛越来越好,但是身在其中的俱乐部更是如此。所以他们希望足协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而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可是近两年足协的所谓的改革,仅仅是本着“功利”的原则去进行: 以前足协不敢改的我敢改,以前足协不敢做的我做,以前足协没胆量变的我来变。因为越是这样的越能显示出我的水平,我的眼光。但是却忘记了“欲速则不达”。最后只能是隔靴搔痒,不但搞坏了联赛,还搞没了球队。 所以改革可以,但是要循序渐进,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分清形式,比如这时候中性名,合适吗? 足协改改裁判吧 其实近些年的中超不是没有需要改革的地方,但是足协却忽略了。这个改革就是裁判的改革:都黑成什么样了? 可是足协改了吗?没有。裁判在陈戌源足协麾下,变本加厉了!其实很多俱乐部丧失职业联赛的信心,裁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不过今年已经改变了很多。在接下来8场争冠和保级组的比赛中,裁判一旦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可能年底退出联赛的球队会更多。 所以您认为这种情况下,足协还敢允许裁判为所欲为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