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资讯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1954年,一将军因脑癌在苏联病逝,周恩来亲自抬棺,葬礼堪比国葬

2021-10-08| 发布者: 房县资讯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我军的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从秋收起义一直工作到抗美援朝结束,1954年在莫斯科查出脑癌,不幸因病去世。他的...
2345影视大全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2345ys.net

我军的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从秋收起义一直工作到抗美援朝结束,1954年在莫斯科查出脑癌,不幸因病去世。

他的葬礼堪比国葬,周恩来亲自抬棺,彭德怀等五位元帅去送行。

因为英年早逝,所以杨立三没有赶上1955年的授衔,否则又是将帅名录里的闪亮星辰。

总后这个部门,掌握着解放军的钱袋子,然而杨立三留下的遗物,除了厚厚的工作笔记和日记之外,没有任何值钱的财物,单从这一点便可看出,国民党为什么会败给共产党。

战争一旦演变为持久战,从战术方面来说,双方打的就是后勤。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红军、抗日、解放战争三大时期,装备落后,补给困难,后勤肩负着几百万战士的生命线,从这一点也足以可看出杨立三的伟大功绩。

关于杨立三的事迹,要从1900年说起,他出生在湖南长沙的农民家庭,从小穿着短裤下田劳作,辛辛苦苦度过农忙,卖了粮食之后,当做自己的学费。

杨立三长大后,原本在湖南的旧军阀队伍当中服役,那时候军中文化人较少,所以得到了重用,最高做过军需官。

旧军阀的服役经历,为杨立三往后大半生的后勤工作埋下了伏笔,任谁也想不到,这位泡在苦水里长大的农村娃,未来会成为将军,更成了解放军的总后部长。

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常常去湘军的队伍当中讲课,而在台下听课的学员当中,就有年轻时的杨立三。

一堂课,改变了一个人,杨立三的思考是平等,为什么穷人生来受压迫?斗争能不能改变这个民族?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杨立三则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一团副官,开始了他的后勤工作生涯。

杨立三的主要贡献是:废除薪饷制、实行官兵平等、经济民主、主张打土豪筹款、建立苏区统一的财政体系……在管钱这方面,从上到下务必做到公平一致。

也就是说,杨立三为人民军队建立了整套的后勤框架,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又参与设计了我军第一面旗帜。

杨立三

杨立三工作非常严厉,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他认为抓财政就应该严格。

到了长征时期,周恩来身患重病,连骑马都无法独立完成,只能躺在担架上。

因为缺人手,所以杨立三亲自抬担架,连续六天六夜,杨立三一直抬着周恩来,走过了泥泞腐烂的草地。

抗战爆发之后,杨立三打造了八路军的军工体系;因为战争导致物价飞涨,无法再采用货币当做军饷,所以杨立三创造性的,以小米等等实物,来代替之前的货币。

原本。根据地的物价面临崩溃,整个财政体系随时都会崩塌,但杨立三推出的实物结算,很快就稳定了后方物价。

我们常说的“小米加步枪”当中的小米,可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而是战争年代当中的“实物货币”。

而让杨立三名垂千古的,是史学家重点研究的《滕杨方案》也就是滕代远和杨立三,所制定的后勤方案,拯救了危机当中的八路军。

此事说来话长,从1941年开始,日寇对我太行根据地,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美其名曰“治安强化运动”显然是意识到,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大大牵制了侵华日军。

一年的时间里,鬼子对太行根据地,发动了七次以上的大规模“扫荡”至于小股部队的突袭,更是数不胜数。

这为太行根据地,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以至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根据地,被日军啃掉了两万多平方公里,这是太行根据地有史以来,面积最小的时期。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杨立三担任第18集团军的后勤部部长,而这个第18集团军,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八路军。

八路军不仅要面对日军的入侵,又要面对国民党的封锁,以至于后勤补给犹如绷紧的皮筋,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

摆在杨立三面前的困难,远远不止敌人带来的这些,太行山又遭遇了连续性自然灾害。

又是洪水又是干旱,这两种灾害轮回的时候,则会带来可怕的疫情,以及铺天盖地的蝗虫。

干旱导致近千万亩土地颗粒无收,而暴雨则让村庄变成了泽国,蝗虫肆虐的情况下,连荒草都所剩不多,太行山区的经济发展,遭遇了巨大困境。

杨立三眼睁睁看着战士们挨饿,大冬天的穿着单衣,而他又没钱发饷。很多机关单位为了节省用纸,就连信封都拿来反复使用。

树林一眼望去白花花的,树皮都已经被剥光,草皮被掀起来一次又一次。

1942年的年底,毛泽东谈到了经济和财政问题,他提出公私兼顾的方案,这属于是历史上罕见的一种方案。

意思就是,战士乃是国家的,但参与生产的时候,可以有私人收入。乍一看平淡无奇,实际上之前中共有规定,物资要公私分明,否则严厉查办。例如种地,集体生产归集体,不会归个人。更别提出门做生意,这是之前严厉禁止的。

随着灾害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党中央在1943年10月发出警告,如果不进行大生产的话,极有可能遭遇“不可克服”的困难。

这种警告,更是历史上罕见的,哪怕被百万大军围困,都没有发出过类似的信号,由此可看出杨立三的困境,革命军队的后勤体系,已然到了悬崖边。

杨立三在18集团军的总部,先是搞节约运动,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仅靠着节约,远远无法解决“断粮”难题。

重点依旧在“公私兼顾”方面,能不能渡过眼前的难关,就看杨立三和滕代远,能否合理地进行公私利益分配。

右一:杨立三

这是一种打破常规的突破性做法,因为现实逼迫,所以才一改往日公私分明的规则。

重点在于,公私兼顾之后,要顾而不乱,例如一位战士去种地,公私分成务必要明确,上缴的粮食不能少,战士私人所得同样要有所保证,所以杨立三开始考虑三七分成,部队拿三,战士拿七。

在公私兼顾这方面,此政策的开头一炮,则是杨立三所抓的节约运动,然后把省出来的钱,奖励给先进的个人。

再让这些人,拿着奖金去搞养殖,刚开始的时候仅仅是实验性质,范围限制在后勤部之内。

战士们可以去买鸡苗,自己搭建一个鸡圈,也可以买种兔,自己搞繁育。

八路军向来有一个隐藏优势,那就是将士们大多来自贫苦家庭,绝大多数人都会一门两门的手艺,例如买来藤条编筐,倘若连长是篾匠,便可带着全连一起编筐。

倘若班长是养蜂人,便可带着全班去打造蜂箱,花蜜拿出去卖钱。

这便是八路军的一个隐藏优势,以前因为军纪有规定,所以无法实施,而今随着公私兼顾的开展,后勤部的战士们,广泛开始“再创业”也就是在部队的支持下,在附近做小生意。

战士所得的全部收入,归自己独有,如果是集体所得的收入,例如一个营养鸡,收入也归全营所有,其利润可自行安排。

杨立三靠着节约所得的奖金,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后勤部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很快就做到了自给自足,成为全军伙食最好的部队之一。

甚至有的战士,存了几千块钱的抗币,成为部队里的小富翁,更别提全班全营进行的“集体特色”创业,例如全营养兔子。

然而,杨立三的这种尝试,在当时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很快就招来了数不清的批评,更有甚者将其称之为“资本主义”叫魂儿。

各种举报信往上送,大肆批评杨立三的公私主张,而远在前线的彭德怀元帅,很快就得知了此事。

彭德怀正在抓财经工作,立刻派人去调查,而专员很快就查明了真相,回来报告彭德怀。

彭德怀看完报告之后思考许久,他自然知道杨立三的所作所为,急需得到自己的支持。

在这关键时刻,彭德怀站了出来,主动去做杨立三的“靠山”支持杨立三。

所以彭德怀在给邓小平写信的时候,严厉批评了当下的“平均主义”他认为当务之急,就应该以生产为主,私人是可以有积蓄的,而且对于那些先进的集体,不仅不能批评,而且要给予奖励和表扬。

彭德怀认为,真正应该批评的,是那些好吃懒做的平产分子,这些人非但没有在困难时期站出来劳动,反而还拖累了生产的队伍。

而太行山的邓小平,早就在注意杨立三的公私兼顾运动,以邓公当时的位置来说,既不能表扬,又不想批评,陷入两难当中。

所以彭德怀的一封信,不仅仅是支持了杨立三,更让邓小平拿到了“尚方宝剑”邓公便可以凭借彭帅的这封信,公开的支持杨立三。

1943年9月,邓小平召开边区大会,毫不避讳地指出,部队只有枪是不行的,要有饭吃才可以打仗。

所以邓小平在大会上,建议相关部门,拿出奖励方案和惩罚方案,要奖励先进的集体和个人,惩罚那些懒惰分子。

对于劳动英雄,要给与一百到两百元的奖金……邓小平都力排众议发话了,下面的各级单位,立刻去执行。

紧接着,太行山的新华日报分社,便公开了邓小平的讲话,而且又把奖金的最高额度,往上提高了一百。

而指挥部的参谋长滕代远,和副参谋长杨立三,获得了彭帅和邓公的支持之后,便可将原先实验性质的生产方案,在全军广泛推广。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开始了公私兼顾的生产运动,滕代远和杨立三,在1944年4月1日写出了著名的《滕参谋长杨副参谋长手订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滕杨方案》,开始了拯救后勤的大生产运动,改革原先的模式。

而该方案的重点,便是为公私兼顾提供军纪上的明确分配比例。如果战士完全是自己出钱创业,收入全部归战士所有,如果战士拿着部队的资源创业,双方则是三七分成。

杨立三指出当前局势下,应该赞成战士们搞生产,要在思想上清洗懒惰分子。

规则也非常简单,谁劳动的多,谁生产的多,谁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奖励。对于个人积蓄,非但不给予惩罚,而且谁挣的钱多,所得到的奖励也越多。

有些不会做生意的战士,完全可以去种地,以农业举例来说,一名战士要烧荒两亩地,从而保证全年的口粮,如果今年烧荒超过两亩,便可获得上级领导的奖励。

空闲时间,完全可以拿部队里的毛线、种子、藤条、蜂箱等等等物资,作为“创业的天使投资”广泛进行手工业。

例如一位篾匠出身的班长,带着全班制作了五十个大筐,完全可以自己拿到大街上卖钱,然后跟部队进行利润的分红。

倘若班长不会做生意,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可以把大筐给部队,部队拿出去统一售卖,然后按照三七分成。

随着公私兼顾运动的开展,杨立三开始细化各个领域,规则是保证队伍“性质”的主要支撑点。

在存款方面,战士们挣了钱之后,杨立三鼓励消费,对于队伍里的“小富翁”给予大力的表扬。

再或者把钱寄回家,如果家里已经没人,可以存在根据地的银行,杨立三要求金融机构提高利息。

如果退伍或者改编到别的根据地,这笔钱也完全可以带走,乍一看杨立三搞出来的一系列规定,似乎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但需要划重点的是,我们今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当时还并没有形成整套的“中国特色”所以才说,滕杨方案大胆创新,拯救了八路军的后勤。

换而言之,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上,《滕杨方案》是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便是他在历史上的伟大之处。

随着该方案的广泛实施,所有的中共根据地,开始了公私兼顾。该方案出台之后,其重点在于明确规定了“私”哪怕出门卖野菜,都可以创造收入。

1944年,单单是太行的各机关,就开垦了七千多亩荒地,加上原先的种植面积,合计有一万多亩。

随着部队开始了大生产,带动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很快就改善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恶劣影响,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以至于邓小平在太行山征兵的时候,仅仅九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征兵任务。主要是共产党改善了民生,而老百姓则踊跃参加八路军。

滕杨方案带给我们普通人的历史启示是:规则死的,人是活的,特殊时期要有特殊的办法,不可自己把自己给限制在规则里。

杨立三名垂青史,除了他本人对经济发展的深刻理解之外,自然也离不开彭帅和邓公的支持,一举挽救了危险的局面。

很多太行山的老同志,在回忆杨立三的时候,都说抗日战争时期,如果没有杨立三的话,根本就坚持不到最后。

杨立三的经典之战,则是淮海战役时期,担任总后勤部的部长,他去往解放军的大后方山东省,与开国少将刘瑞龙(三野后勤司令)一起,全面部署了后勤工作。

具体的数目,有人说八百万后勤部队,虽然没有传闻当中的那么夸张,但杨立三发动了五百多万民工,如果算上原先的职业后勤部队,有大概六百多万人,接近七百万。

合计,往前线送了将近五亿公斤的粮食!送了上万艘船!担架更是不计其数……

1949年10月1日,随着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年轻的新中国,终于站起来了。

而杨立三抓过食品和工业,抓过财经工作,主管解放军的钱袋子,又大力改革了我军的后勤体系。

因为多年的战争生涯,杨立三劳累过度,在上级领导的要求下,去往苏联治病,1954年秋天,在克林姆林宫医院,查出了脑癌……

11月28日,杨立三在医院闭上了双眼,终年五十四岁,从那之后陷入了长眠,遗体在苏联火化。

12月5日,党中央以及国防部的领导,为杨立三同志,举行了吊唁仪式,往日的战友们,纷纷送别杨立三,其葬礼堪比国葬。

12月7日召开追悼会,周恩来亲自担任主祭人,在送别杨立三骨灰的时候,周恩来亲执绋引棺,去往八宝山。

执绋意思就是抬着棺木的绳索,周恩来领着文官的送灵队伍,他身后是彭真、陈叔通、吴玉章、徐特立……。

彭德怀元帅带领着武官的队伍,他身后是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

送灵的队伍,一路到达了八宝山,周恩来眼角闪着泪光,他说:“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不是无情论者,是杨立三把我从鬼门关抬出来的,我现在不送他一程,死人也会说话的……”。

编者简介:

我叫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现在已经月入过万,还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

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实现财务自由,可以微信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今日人物志】,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房县资讯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房县资讯网 X1.0

© 2015-2020 房县资讯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