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sf http://www.606224.com 姜喆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是崂山区“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崂山区突破“战略北进”之年。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崂山区在“十四五”产业集聚战略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打造“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区”的引领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抢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深入考察学习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崂山区促进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从促进产业集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产业服务体系、聚集人才和金融赋能等方面构建全方位政策扶植体系,支持崂山区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产业全周期政策扶持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多个省市将生物医药纳入“十四五”专项规划,进一步引导企业突破核心技术,依托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物医药是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相比一般制造业,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着更高要求。生物医药的利润回报率高,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同时,生物医药也面临着研发周期长,产业投入大等风险,新药投资从临床前实验到用于人体的临床实验以及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一系列步骤,耗资巨大,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设备仪器的配置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企业亟待政策的扶持。 为此,崂山区制定出台了《崂山区促进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下称“《细则》”)。《细则》共包含六章二十条,在促进产业集聚方面,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资助、区级税收贡献奖励、技术改造奖励、购房租房补贴等政策,重点吸引大中型企业落户崂山,提升崂山区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的集聚效应。其中,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在崂山区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持续经营一年(含)以上,且在崂山区统计核算年产值规模(或销售收入)不低于15亿元的,市区两级按固定资产(不含土地款)实际投资的40%予资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6000万元。 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临床前和临床各阶段研发费资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资助和奖励、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费用资助等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对高附加值医药与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通过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奖励和海内外上市销售许可奖励等政策,鼓励各类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加快实施成果转化。其中,对1类化学药、生物制药、中药和天然药,完成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的,市区两级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40%分别给予不超过600万元、1200万元、4000万元资助,单个企业每年资助最高不超过1亿元。 在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方面,通过对取得国家各类医药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进行资助、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医药和医疗器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在崂山区举办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重大国际性会议(包括论坛、研讨会、洽谈会、年会等)、国内会议、展览等活动,健全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服务体系。 同时,聚集人才及金融赋能。通过对新培育、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人才所在单位给予补贴、奖励,对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成员给予奖励,鼓励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上市,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产业类项目申请青岛市引导基金出资等措施,加大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人才引进力度,引导资本进入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本助力。 为企业带来“及时雨” “细则中规定了1类化学药、生物制药、中药和天然药,从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取得临床受理号开始就可以享受补贴,这对于企业的创新研发是重大利好。”黄海制药副总裁胡杰表示,政策的发布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海洋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栋华介绍:“细则发布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工作,我们也参与了意见的征集。政策的出台非常及时,能够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的需求精准施策,为企业带来及时雨。”张栋华说,崂山区在制定生物医药政策时,注重与青岛市的相关政策作出协同,便于把区、市两级的政策融合在一起,形成组合拳,加速崂山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 崂山区有着良好的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基础,产业初具规模,创新要素富集,研发创新能力全省领先,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214件,居全省首位。崂山区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2020年全区拥有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7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医药及医疗器械工业企业12家,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8.2亿元,同比增长23.6%。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崂山区聚集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海洋局一所、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基地等一批与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相关的一流高校与科研院所。汇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9个,市级研发平台14个。 重点企业产品在细分市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黄海制药主要产品“伲福达”被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评选为“最有临床替代价值的仿制药”。华仁药业是国内第一家批量上市的非PVC腹膜透析液生产厂家,在细分领域占据市场前三甲;杰华生物在运用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等技术治疗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如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海泰新光自主研发的高清荧光腹腔镜器械应用于史赛克在全球推出的首款高清荧光腹腔(“荧光+白光”两用腹腔镜)整机系统,是该整机系统中核心部件高清荧光内窥镜、高清荧光摄像适配镜头和荧光光源模组的唯一设计及生产供应商。另外,还有博智汇力、博益特、中皓生物等一批细分市场领军企业。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崂山区将紧紧围绕打造“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区”的目标,抓住全球生物经济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推动研发成果转化,不断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发挥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资本优势,加快推动崂山区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