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资讯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年轻人不生三孩,是因为政策没放开吗?

2021-10-02| 发布者: 房县资讯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和生育有关的话题。就拿微博热搜为例。去年11月的热搜是“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娃...
一起交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和生育有关的话题。

  就拿微博热搜为例。

  去年11月的热搜是“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娃”。

  12月的热搜则是“专家建议放开三胎”。

  到了2021年5月31日,儿童节的前一天,专家的建议终于奏效了,三孩政策终于来了,也算是给想要三孩的家庭送上了一个及时的儿童节礼物。

  

  然而这一消息好像并没有收到什么好评,反而收到了不少质疑。

  比如评论区的老哥老姐们这样说:

  

  微信群里的人这么说:

  

  新华社还发布了一个投票,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

  

  。。。。

  这当然有一定幸存者偏差的因素,毕竟想生孩子的不会大声嚷嚷,只有反对的人才会评论投票。但造成如此悬殊的差距,还是有不少原因的。

  我们不禁要问,专家一直在呼吁放开三胎政策,现在也终于放开了。

  但这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三胎,真的是因为政策不允许他们生怕超生罚款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1,XX是最好的避孕药

  “xx是最好的避孕药”是一个固定用法,xx两个字可以替换成许多词。

  比如“教育”,比如“医疗”,比如“没时间”。

  之前恒大研究院出过一个统计报告,里面归纳出影响公民生育选择前五项内容,分别是“教育”、“时间精力成本”、“房价”、“医疗成本”和“养老负担”。

  

  先说说“房子是最好的避孕药”。

  根据《2019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报告》的数据,深圳房价收入比是35.2,那么深圳的普通人得不吃不喝干满35.2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

  

  现在不少人还无法接受租房结婚,更别说租房生娃了。

  高房价极大地压抑了城市夫妇的生育意愿,就像TVB一部纪录片中说的:“你想要活得潇洒,要么不要买房子,要么不要生孩子。”

  这是其一。

  然后是“教育是最好的避孕药”。

  除了买房越来越贵以外,这几十年,养娃也越来越难了。

  我爸经常和我说,他们小时候都是散养,十岁就不用父母操心了反而还一直帮家里做事情。

  所以那时候一家子养四五个也没啥问题,甚至有多一份人多一份力的感觉。

  但这点,到了我长大那会儿已经不同了,那时候已经有很多家长怕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给小孩不断加压报课外辅导班了。

  我自己也体会过那种“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

  我所在的小学不太好,我随便学学就常常班级第一,所以每天就踢足球、打游戏疯玩。

  结果小升初的时候运气好,考上了南京最好的学校之一“南外”,结果一进去就听说我的南外同学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到小学六年级已经是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了,其中佼佼者还能轻松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自己做卷子家长批改)

  年幼而不服输的我,找来大学英语四级的卷子,发现阅读根本就看不懂...于是自卑了许久,开始怀疑自己智商问题。

  直到上了小半年学,发现我游戏是全班打得最好的,一些同学很用力也打不过我,我才明白其实就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和智商没啥关系,于是我又重拾自信,中学成绩也还不错。

  当然,那会儿还算好,还不像现在这样夸张。

  我那会儿一个小孩能用纯英语演讲能上新闻,现在多的是小孩从小就是双语甚至三语教学,能流利说三门语言的十几岁孩子,我朋友圈就有五个。(天天晒)

  而且这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啥都不能落下。

  几个月前去做盲人推拿,隔壁有个大哥在和师傅聊天:

  “今天忙啊。一会做完推拿我要接女儿下英语课。”“回家吃个饭,还要把她送去上画画课。”“下了画画课,她还有钢琴课。”“钢琴课上完,晚上还要送去游泳课”顿了顿,他又说。“家里还有个儿子还小,现在只有英语课,等大了估计还要这样忙一通。”

  这些“兴趣班”不只消耗家长时间精力,而且一个比一个贵,乃至于在全国养娃成本最高的10座城市里,北上广深均在200万元以上,第十位的长春也要121.5万元,而当地平均薪酬还不到7千元。

  难怪会有人说,“养大一个娃,就要消灭一个百万富翁”。

  

  当越来越多人往自己孩子身上堆教育资源时,你就也不得不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否则孩子真的会“输在起跑线”上。

  都想自己孩子长大以后做领袖做精英,不想孩子长大以后平庸被埋没。

  可是一个社会,精英就那么1%,都按照培养精英的方式去培养孩子,花费一定巨大,而且会越来越大。

  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叫做“内卷”,“养娃内卷”。

  在台湾,2010年,台当局为了鼓励大家生育,决定用一百万新台币奖金征集一条宣传标语,最终获奖的是一句“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传家宝”。

  获奖人是32岁的单身女性,却坦诚地说,“我不敢生孩子,怕养不起。”

  只要房子、教育、养老这几个没解决,无论允许大家生多少孩子,都可能是大家聊都不想聊的状态。

  

  最后,是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1974年联合国召开的首次世界人口大会上,印度代表团提出了一个命题——“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由于太过经典,这句论断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化用。

  越发达的地区,生育率越低,这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得到验证。

  遍观世界,全球总和生育率最高的,永远是欠发达的非洲地区人民。

  

  生育率低的,则更多是欧美发达国家:

  

  毛里求斯是非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这一现象不只在国家之间,在同一个国家内也是如此。

  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家庭生育率和他们的收入有非常强的相关性,这一现象不止出现在美国,全世界都有一样:

  越有钱,越不想生孩子。

  

  甚至美国有导演为此拍了一部电影叫《蠢蛋进化论》。

  

  

  5年过去了...

  

  

  与此同时,低智商的人啥都不会想就越生越多,可能因为他们啥都没想,可能因为他们没做相关避孕措施,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忘了,总之,虽然他们又无法给自己孩子好的教育,好的照顾,但他们会生很多:

  

  

  

  五年后,孩子就在他们家长的争吵中长大。

  

  

  又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孩子也已经长大,开始了自己的繁育之旅..

  

  

  注意看右边,他真的把她们都干了...

  自然界那些淘汰低智商人群的措施,在强大的现代医学面前也无能为力。虽然他试图跳到一架喷气式飞机上,胯部撞到铁门,但因为现代医学,他不但活下来了,而且

  

  就这样,五年又五年,一代又一代过去了。高智商的人群越生越少,而低智商的人越生越多。

  

  所以这部电影预言。

  曾经向着更强,更聪明,更高等进化的进化论,在人类的普世价值,高超医术以及人道主义精神上变得不再适用。我们的进化不再向着更强进发,转而向更愿意生,更能生孩子进发,所以在电影里,人类的智力会在五百年内直线下降。

  

  。。。

  既然全世界都是越有钱过得越好越不想生娃。

  正越来越有钱的中国,当然也一样。

  2,对职场女性来说,生娃意味着惩罚

  孩子毕竟是女性生,如果女性不愿意生,说再多也白搭。

  而对于职场女性来说,怀孕生娃会是一场灾难。

  从权益而言,女性面对的“生育惩罚”依然不少,一怀孕常常就面临被裁员的风险。

  还有“生育工资惩罚”,女性躲开了失业,但因为每多生育一个孩子,个人年总收入将被下降15%左右。

  从应对而言,一些女性在应聘时为了获得职位在简历中写明“已婚已二育”。

  否则当你待产被降薪裁员之时,老板会告诉你:“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作者小林美希在《不让生育的社会》描述了日本女性这时候对同事们说的话:“对不起,我怀孕了”。

  怀孕,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本来就应该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但对于当下不少职场女性来说,却好像做了错事一般,是需要向公司道歉的。

  有人可能会问“那家里只靠男人不就行了?”

  且不说工作是人的基本权利,女性也享有工作的权利。

  而且面对现在高昂的房价,高昂的孩子教育成本,大部分家庭只靠男性养家根本不够,生娃只会大幅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

  生娃会失业、生娃会降低工资、生娃会阻碍职业发展、生娃会降低生活水平。

  再加上房子贵,养娃累,养娃贵。

  于是很多家庭,尤其是女性想开了。

  “那为什么我不留着钱自己用呢?”

  “养儿防老,我留着钱也能防老啊。”

  “不香吗?”

  这些可能才是女性生育的痛点。

  如果专家提议没有切中上面这些要害,单纯地呼吁生二胎三胎来提高生育率,等于空谈,等于让更多女性尴尬。

  以致于当中国新闻周刊拿这个问题问人口学家梁中堂时,他说的是:

  “管妇女生孩子是很丢人的。”

  3,生育率很重要

  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也是人口学家的梁建章说:

  “未来大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之间人口政策的竞争。”

  日本总体人口已经连续11年负增长,前首相安倍曾将这种情形称之为“国难当头”。

  韩国生育率屡创新低,总统文在寅说“恐面临人口断崖”。

  意大利卫生部长对国内的低生育率发出哀鸣:“我们已是个垂死的国家了。”

  

  几乎所有国家,所有社会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即出生率太低,对一个国家来说危害重重。

  首先,低人口增长率,会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下图为过去7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可以看到社会平均年龄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社科院估测,中国最早2028年人口可能首度出现负增长。恒大研究院的任泽平预测,中国在未来五年就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如果研究成真,我国人口老龄化只会越来越严重。

  这也就带来了“养老难题”、

  养老“本质上是上一代剥削下一代,所有退休者剥削所有工作者,活着的人剥削尚未出生的人。”

  换言之。

  现在老人领的退休金,绝对不是他们当年交的那些,而是我们现在交的退休金。而我们以后领的,则是那时候的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

  如果人口老龄化加剧,那养老金缺口只会越来越大,现在国家通过不同省份之间的调剂还能解决:

  

  如果未来年轻人越来越少,那就只能不断推迟退休年龄了。

  人口负增长多年的德国,现在的退休年龄是65岁零9个月,并且计划在2029年的时候推迟到67岁。

  

  同时德国的养老金比例也年年上涨,现在是总体工资的19.5%,过几年就会涨到20%。(公司和个人各承担一半)

  

  中国也明确提出,要延迟退休了,前几天家里几个还没退休的亲戚都在计算自己到底能不能按时退休,会不会又要多干几年。

  

  如果人口出生率的问题不解决,只会继续延迟下去的。

  还有,购买力的丧失。

  有多项数据统计,老年人除了医疗支出多,其他方方面面的消费欲望,都不如年轻人。

  消费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消费不行,势必会影响经济增长。

  另外,房地产的一条金科玉律是“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不断下降的出生率成为了楼市长期隐忧。

  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被一二线城市吸引,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普遍更将被看跌。

  于是流浪吧老哥去空荡荡的鹤岗,花了5万买房。

  

  00后+10后的出生人口,相比80后+90后,整整少了1.03亿人,也就是未来将少1亿人的购买力。

  这不得不说,都是问题。

  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

  过去五年的劳动力人口在下降,这在经济上的直观表现,用国家统计局总师姚景源的话来说就是——

  没人生孩子导致我们国家GDP每年锐减800万。

  

  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会造成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萎缩问题,“抢人才”的背后,当然也“抢人口”

  回过头来看,独生子女这两代人,可能是过得很惨的一批。

  毕竟一对夫妻要给4个老人养老,拉扯大几个孩子,很晚退休,将来还可能要帮忙带不少孙子孙女。

  

  有人说比日本的平成一代惨多了,比韩国“放弃一代”好一点,一个“打工人”的词汇就无情地把他们全部概况了。

  

  所以说,人口的风险是全面性的风险,措施的滞后可能是一代人的滞后和苦痛。

  “人口有一个规律,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再来解决,可能已经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这句话是很多学者的共识,深以为然。

  4,鼓励生育

  到底该如何鼓励生育,这些年很多人支了不少招。

  有说应该学欧美发达国家,给生育的家庭发钱,国家出钱补贴养育孩子的家庭,让这些家庭不至于压力太大。

  还有更激进一些的,为了解决生得起养不起的问题,干脆实行社会化抚养。

  换句话说,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辈照料不过来,那么孩子怎么打疫苗,怎么上学,怎么减少虐童等等抚养的问题,不如通通交给政府统一管理。

  而不是国家目前主张的“家庭为主,托育补充”。

  那钱哪里来?

  无论是温和一些的国家出钱补贴帮助家庭养育,还是更激进的“社会化抚养”,都需要极大的一笔资金投入,这在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下,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然,我相信多数人读到这里也已经有答案了。

  钱,当然是从单身不生育的人那里来:

  

  既然不愿意生孩子,国家和世界又需要孩子,那就让不生孩子的人多付一些钱吧。

  看起来合理又有用。

  但一个让人悲伤的事实是。

  从2015年改革实行“提高单身人士标准免税额度以外,还恢复了此前中止的生育、领养免税额度”的韩国,在之后的几年生育率依然下跌,直到2018年已经跌破1,成为全球生育率垫底的国家: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专门增加了具体条目——“0-3岁儿童养育和照料的社会化研究”。

  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不妨去那里献计献策。

  5,未来:空荡荡?

  关于中国的事情就说到这,下面谈远一点。

  《空荡荡的地球》一书预言,2050年后世界开始进入人口萧条的历史。

  联合国则预测21世纪末,人口达到峰值,更远的未来会缩减。

  日本《朝日新闻》预测,200年后日本将因人口的极度减少,出现种族消亡。

  南开大学原新教授预测,总和生育率在1.46%的水平下,三百年后我国的人口只剩7500万;1.30%的水平下,三百年后我国的人口不到三千万。

  上述这些判断说明在学术上是看衰人口的数量的,人类种群即将一代又一代无情地败落下去。

  也许是危言耸听,但反过来,有没有想过——

  未来的人类世界,也许是以“不生育”为本能的呢?

  这虽然可能导致人口的缩减,但也是文明尺度的彰显,尊重更多人权益的表达。

  上面也说到了,其实生育率低的问题,不止是中国,在全世界比较发达的国家,都会遇到。而在一个国家内部,似乎越是过得好,思想越是进步的人,也就越不愿意生育。

  乃至于很多落后传统的宗教信徒因为没有什么人权意识,每个人都觉得生孩子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人口越来越多,而思想相对进步的自由派因为生育率低反而越来越少。

  很多时候我有一个错觉,就是我们人类最终会灭亡在我们自己的进步中。且不说能够毁灭所有地表生物的核武器,就说我们奉为普世价值的“民主”,“自由”,“人权”,“市场经济”等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而可能是最坏的东西。

  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它们,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时代都得到了自己可以获得的最大自由和尊重。我们每个个体比以往任何时候生活的都要幸福,富足,有安全感。

  这可能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平等,因为多元化政策,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自由,有可能会让人类这个物种跌入深不见底的深渊。当所有人都觉得应该为自己而不是为下一代而活时,可能就是我们这个物种走向灭亡的时候。

  三国演义的开头,罗贯中写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人类文明的历史也就数万年,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原地踏步不前的内耗中度过的。到了20世纪,我们本以为已经脱离了那个不断不断不断旋转的轮子,发达国家却又纷纷遇上了人口危机。

  历史的车轮隆隆隆向前进,我们中国,我们全人类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在人类最黄金的辉煌一百年后人类将会怎样,谁又知道呢?

  “话又说回来了,一百年后的世界,又关我屁事。”

  ——这大概就是我们所有人类的信条吧。

  -END-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房县资讯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房县资讯网 X1.0

© 2015-2020 房县资讯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