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因为许多原因而遵从限制性饮食的要求。比如食品丑闻、动物虐待、过敏,以及重视身体健康……总之,有许多合理原因会促使人们转向素食产品。有许多肉类食品正被素食所取代,并且人们也已经能够开发许多优制的替代品(尤其是代乳产品)。代乳产品在代食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在2018 年的产值为133亿美元,超过了当时的代肉食品市场(产值为133 亿美元)[1],[2]。酵母抽提物是促进这个市场发展的一大助力。 前景光明的代乳产品市场在乳制品市场中,植物乳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这个市场上最知名的产品仍然是动物乳和一些植物乳(杏仁、大豆、大米……),但奶酪和冰淇淋也引起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 全球代乳产品市场的数据也反映了这种趋势,预计该市场产值将增长71%,从2018 年的173 亿美元增长至2023 年时的296 亿美元1。其中的产品包括牛奶、冰淇淋、酸奶、奶酪、奶油等植物基代乳制品。 消费者为何青睐代乳产品纯素食主义日益盛行 素食主义是当前最流行的饮食理念,但纯素食主义也同样颇具人气。2017 年,有6% 的美国人是纯素食主义者[3]。该数据仅在6 年间就增加了6 倍。世界其他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4]: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的纯素食人口占比分别达到1.5%、13%、1.6% 和1.1%。 纯素食主义与道德信念关系密切。有74% 的纯素食主义者认为,为食肉或饮奶的目的而饲养动物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其中还有53% 的人认为采用恶劣的饲养条件无异于虐待动物3。人们还认为食用乳制品与环保信念也存在关联。例如,饮用一杯奶,无论是牛奶、米乳、豆奶、燕麦乳还是杏仁乳,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乳糖敏感性与不耐受
人们经常会混淆牛乳过敏、乳糖不耐受或乳糖敏感性这些概念。牛乳过敏与免疫系统有关,而敏感性和不耐受则仅与消化层面有关。全球约有2/3的人口存在乳糖不耐受的问题,这类人口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差异较大[5]:这类人群在亚洲占比64%,在东欧占比47%,在拉美占比38%,在北非占比66%……对牛乳过敏的成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为0.5%至2%[6]。乳制品的口碑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促使消费者转向了代乳制品。 代乳制品面临的工业挑战
其中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保持能够取悦消费者的产品口味。首先,人们通常必需掩盖植物基蛋白质给这类产品带来的异味。其次,人们必须保持标准配方(例如,无乳成分的冰淇淋)的丰富口感和乳脂质感。 酵母抽提物为何是代乳产品的理想搭档?
酵母抽提物是代乳产品的优选配料,它可以满足这类产品在许多方面的标准要求:
[1] Markets and Markets, Dairy alternatives market, 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