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资讯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活界标”努尔哈里,他的故事很传奇…

2021-09-04| 发布者: 房县资讯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我的边防我的连辛荣祯第一章:“雪海孤岛”红山嘴第二章:会挽雕弓如满月第三章:深情的北塔山第四节:“活...
pilipili

  我的边防我的连辛荣祯

  第一章:“雪海孤岛”红山嘴

  第二章:会挽雕弓如满月

  第三章:深情的北塔山

  

  第四节:“活界标”努尔哈里

  努尔哈里何许人也?一个大活人怎么成了“活界标”?

  我们的故事还得从北塔山牧场民兵边防连护边分队说起。

  屯垦戍边,放牧守边,是兵团的职责使命。数十年来,兵团人民子继父业、弟及兄业,为边疆的繁荣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对于北塔山牧场民兵边防连护边分队来说,自组建之日起,以塞力湾哨所为根据地,配合乌拉斯台边防连,忠实守卫着脚下这片热土。

  努尔哈里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当护边员已经23年了。

  23年来,努尔哈里的足迹步几乎踏遍了北塔山牧场的所有山头,他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就像边境线上的‘活界标’,哪里有避雨的山洞,哪里有住宿的地窝子,哪里有烧茶的清泉,他都了如指掌。

  某日,努尔哈里和往常一样,给摩托车加满油,在摩托车后座两边的袋子里,一边装了馕、大葱、酸奶疙瘩,一边装了一壶柴油和几根蜡烛。要上哨换岗了,这些东西是他一个月的给养。等把这些东西收拾好,他骑上摩托车,用力踩下油门,很快就消失在了尘土飞扬的崎岖山路上。

  地处中蒙边界的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境内,大山连绵起伏,山崖陡峭。距离场部100余公里、建在海拔3700多米的山崖上的塞力湾哨所和蒙古国隔界相望。山路难行,只能先骑摩托车走一段,然后骑马走一段,再徒步走一段,再攀爬一段,最后才能到达塞力湾哨所。

  爬上哨所,放眼望去,莽莽北塔山横亘天际,弯弯巡逻路穿行山间,努尔哈里的故事在这片大地上逐次展开。

  2001年冬天,一场暴雪突降塞力湾,冬草场被大雪覆盖,牲畜无草可吃,逐渐向边境线逼近,随时可能发生牲畜越界事件。由于人手不足,无法控制牲畜,努尔哈里只好骑马赶了两天两夜的路,到牧场机关汇报。场领导得知情况,立即派民兵边防连护边分队全体队员火速赶往事发地点,将分散在边境线上的数百头(只)牲畜赶了回来,避免了牲畜越界事件的发生。

  2005年某日,努尔哈里巡逻到距离乌拉斯台口岸不远的一个山沟时,发现沟底扔着一块与地面颜色相近的灰色毯子。他心生疑惑,迅速骑马走近,把毯子揭开,发现毯子底下藏着20多桶工业酒精。他意识到,这是打算偷运出境的走私物品。他立即报告边防派出所。根据这条线索,派出所和海关人员对出境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很快,他们发现一辆车要出境,但车里只装了半车菜。这不符合常理,一般出境车辆为了多赚钱,都会把车装得满满的。刚一盘问司机,就发现司机显得烦躁不安。这更使检查人员感到这辆车有问题。他们把司机叫到检查站继续询问,经过几个小时的盘问,最终此人交代了走私工业酒精的犯罪事实。

  一天夜里,几条牧羊犬突然对着远山不停狂叫,正在执勤的努尔哈里立即警觉起来。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在不远处的山沟里有人影晃动。当时已是凌晨2点,这些人在那里干什么?努尔哈里觉得蹊跷,但是对方人多,不能贸然行动,他就把情况立即上报。很快,边防武警赶到,将这一伙企图越境的人员抓获。后来经边防派出所询问得知,原来这是一伙福建籍的偷渡分子,共32人。他们一路上打着“考察学习”“做买卖”等幌子,骗过了山下的数道检查站,悄悄来到了边境,企图从乌拉斯台口岸附近偷越国境,结果被努尔哈里及时发现,将其全部抓获,无一人漏网。

  2010年冬季某日,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雪,能见度不足10米,乌拉斯台边防连的12匹军马在暴风雪中走失。军马饲养员赶紧向指导员杨占全报告。随后,边防连立即组织10多名战士冒着暴风雪寻找军马。可是,几个小时过去了,战士们依旧没发现马匹的踪影。军马是边防连官兵的“好伙伴”,也是他们巡边护边时的“好战友”,没有了马,战士们失去了交通工具,漫长的边防线仅靠徒步巡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就在战士们束手无策时,不知谁说了句:“要不找努尔哈里帮忙,说不定能帮我们找到马。”很快,杨占全就拨通了北塔山牧场武装部的电话。努尔哈里接到命令后,二话没说就带领3个人出发寻找军马。根据当时的风向,他们骑着马一路寻找,爬雪山,攀峭壁,越冰河……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距离边防连100多公里远的山沟里找到了军马。当官兵们看到民兵们把12匹失踪军马全部找回来时,悬在心头的那块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长期的护边工作和放牧生活让努尔哈里练就了无人能及的“特长”,他能在1公里远的地方辨别出牲畜的特征,能记住每家每户牲畜的耳记,能忍耐北塔山牧场的极寒,经常在冰天雪地里巡逻踏查、修补铁丝网。对于没有界标地段的走向,以及位于悬崖边上的界标,努尔哈里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经常在容易迷路的地方用石头堆成路标,给群众和其他护边员指明方向。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辛荣祯军旅作家,1975年生于甘肃秦安,毕业于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现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首),曾获兰州军区“昆仑文艺奖”,出版有诗集《山月》、长篇小说《红柳河》、文学评论集《耕雨斋诗话》等。

  

  作者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房县资讯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房县资讯网 X1.0

© 2015-2020 房县资讯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